中國十大名寺你去過幾個?它們的由來你了解嗎?

2019-05-04     海峽佛教網

十大名寺是指中國最富有盛譽的十所寺院,少林寺、白馬寺這些寺廟我們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

1.靈隱寺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的飛來峰前,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據說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裡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之地,便建寺於此,並取名「靈隱寺」。

2.少林寺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敕建的,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以武術稱名於世,隋唐時期已盛名在外。少林武術在宋代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成為中國武術派別中的佼佼者,史稱「少林派」。

3.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途經蘇州時,觸景生情寫下《楓橋夜泊》一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此寺以詩名,傳播古今。

4.龍華寺

龍華寺位於上海市龍華鎮。相傳東吳孫權於赤烏十年(247年)為孝敬母親而建龍華塔,五代吳越時期在塔周建成龍華寺,後歷經興廢。

龍華即傳說中的龍華樹,樹廣四十里,因花枝如龍頭,故名。據說彌勒得道為佛時,坐於龍華樹下。一般認為,「龍華寺」的名稱即源於這個傳說。現在的龍華寺為清光緒年間重建。

5.大悲禪院

清朝順治時期的高僧世高,始建大悲草堂。康熙年間,曹斌(浙江人,武進士)任天津衛守備時,在大悲草堂基礎上建成大悲禪院,並延請世高在院中傳禪。

據說世高和尚開始在草堂中供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草堂以「大悲」為名。

6.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開封市自由路西段,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年)始建,為了宣揚文宣帝的「建國」之功,初名「建國寺」,後毀於戰火。

唐長安元年(701年),僧人慧雲來汴,託辭此處有靈氣,募款購地建寺。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將「建」改為「相」,賜名「大相國寺」。

7.大昭寺

大昭寺初名「惹剎」,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寺內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後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

8.白馬寺

據傳,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到西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漢使及西土兩位高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洛陽。

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城外建僧院,為記白馬馱經之功,該僧院被命名為「白馬寺」。

9.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揚州城西北郊,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故稱「大明寺」。大明寺前有一座高大、古樸的牌坊,前有「棲靈遺址」的篆書橫額,這是因為寺內建有九層的「棲靈塔」。此塔遠近聞名,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在唐會昌五年(845年),塔遭火焚毀,這裡就成了「棲靈遺址」了。

10.慈恩寺

慈恩寺位於西安市南郊,是唐代長安最宏麗的佛寺,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慈母大恩而建造的,故名「慈恩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uQnC2wBmyVoG_1Z-n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