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18日聯合公布首批115個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名單,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江陰市、邳州市、溧陽市、海門市、東台市、宿遷市宿豫區等7個縣(市、區)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二。
據了解,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試點周期3年,試點目的是為順應近年來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訴求日趨多樣等方面對於加強和完善鄉村治理的迫切需要,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創造新模式。
試點內容主要集中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制、探索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機制、完善鄉村治理組織體系、完善基層治理方式、完善村級權力監管機制、創新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創新現代鄉村治理手段、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等方面。
試點期間,我省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宣傳推介試點地區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路徑和模式,及時將試點成果轉化為加強鄉村治理的有效措施,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多方聯動協同發力,全面推進全省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為促進我省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智慧。
附:江蘇省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創新內容
江陰市著力實施「1+10+N」黨員聯戶工程,以黨員隊伍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推動基層治理的全面進步;實施村級三務公開「戶戶通」陽光工程,推動村級事務管理邁上新台階;實施政經分離試點工程,促進集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實施「鎮村福村寶項目」工程,在城鄉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村級互助五道保障的基礎上,開展村級醫療互助,助力城鄉醫療保障。
邳州市創新實施「12345」黨建引領工程和村幹部「211雁陣」培育工程;運用「聽講干享」群眾工作法,推行95%民意社會治理新模式;推進「養成新習慣,塑造新民風,共建共享新邳州」三新主題實踐;推動「十個結合」,放大公共空間治理綜合效益;構建公共空間治理「投入、有償、共享」三項機制,完善治理「工作標準、考評指標、考核驗收」三個體系。
溧陽市在黨建統領上,實施「溧陽1號公路」全域黨建工程及黨員志願服務驛站示範帶建設;在自治發展上,村級資金進出實行「村銀對接」留痕+「村務卡」管理;在法治護航上,設立流動仲裁廳,探索村理事會成員參與調解仲裁工作;在平安創建上,實行網格事件採集上報、核實立案、指揮派遣、處置反饋、核查結案、考核評價「六步閉環」網格化管理;在文化潤村上,深入培育百姓議事堂、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禮堂、幼童小學堂、道德講堂、心愿樹愛心工作站「五堂一站」品牌建設。
海門市以支部規範強基行動、雙融雙引強效行動、先鋒領航強幹行動、重心下沉強責行動「四強」行動引領鄉村振興;加強和創新城鄉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村法律顧問信息化管理,整合服務功能,規範平台運行;實施村民小組自治「1234」工作法;創新鄉村公共服務治理,主要是農村財務陽光公開、黨組織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健全人居環境長效管理體系。
宿遷市宿豫區以強化黨的領導為核心夯實基層組織體系;以公共空間治理為抓手重構生產生活體系;以引導鄉風文明為重點重塑鄉村價值體系;以深化「多維融合」為路徑優化鄉村治理體系。
南京市江寧區以「五個聚焦」打造鄉村治理特色之路:聚焦民生,創新農村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聚焦黨建,實施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行動,用「小支部」引領「大社區」;聚焦民主,構建非訴訟糾紛多元化解綜合體系,用「小技巧」解決「大矛盾」;聚焦公益,以文明實踐點燃時代「激情」,以守望相助彰顯鄰里「鄉情」,以線上線下傳遞法律「溫情」,用「小組織」傳播「大愛心」;聚焦創新,探索建立「網際網路+」治理模式,實現村幹部專職化,把「舊傳統」變成「新現代」。
東台市探索「黨建領航」行動「六個一」建設,打造和深化基層黨建紅色品牌;探索城鄉黨員群眾「文明行為積分制」,形成良好鄉村風氣,力塑文明新風;推廣「兩份清單、一份協議、雙向評估」的「212」村(社區)治理模式,建立基層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履職履約雙向評估機制;規範推廣以「四議兩公開一反饋一監督」為主要內容的「4211」村(社區)民主協商機制;完善推廣「六診六式」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即矛盾糾紛調處駐點坐診、專家門診、集中會診、上門出診、在線問診、社區送診,有效化解鄉村矛盾糾紛。
來源:交匯點,記者 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