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夢瑤和何猷君這對,好像一直就沒怎麼被看好過。
哪怕他們在夫妻相處真人秀《幸福三重奏》上,隨時拿出一副連體嬰的架勢,觀眾也不太買帳。
所以前幾天,奚夢瑤自己發了條長微博,分享參與 《幸福三重奏》錄製的感想和收穫。開篇就說了,節目播出後要面對觀眾對夫妻二人表現的各種評價,有好有壞但都是需要去習慣接受。
但更需要跨過的,是自己心裡那道坎。
奚夢瑤特別提到了剛更新這期內容里,包文婧的到訪和陪伴,讓自己意識到原來當時的焦躁壓抑並非孤例,而是每個新手媽媽都有可能遇到的產後抑鬱情緒。
說一下為什麼是包文婧來做嘉賓,她和奚夢瑤怎麼能成「網友」:
兩年多前,何猷君上過《爸爸去哪兒6》(後來改名叫《一起出發吧》)當「實習爸爸」。
當時包貝爾家的包餃子也是常駐小朋友之一,包文婧作為媽媽團成員,對「實習爸爸」的幫助還挺大。
所以何猷君也說了,奚夢瑤剛生完那時候,有很多問題是去求助包文婧的。
比較不能理解部分網友的心態:
為什麼產後有抑鬱情緒,就不能上節目?
在節目上坦誠自己一度面臨情緒低谷會是「譁眾取寵」和戲多?
為什麼她是超模,她嫁入了一個應該不缺錢的大家族、可以享受比尋常如你我更好的產後護理條件,抑鬱就不應該或者比普通人程度要輕?
事實上,奚夢瑤遇到的問題就是誰都會有的,和身份地位無關。
誠然,何家有專門的月嫂保姆來帶孩子,最基本的生活瑣事不需要奚夢瑤操心。但因為新手媽媽缺乏和孩子相處的經驗,突然從十月懷胎、母子一體的狀態切換到看著小生命安然睡在自己身邊的情景,心理感受除了滿足,還有一種下意識的「分離」和「缺失」。
而奚夢瑤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保姆這類「外力」介入,孤獨的感覺會更加強烈。所以她時常會產生一種,「寶寶會不會把保姆認成媽媽」的緊張感,害怕孩子對保姆產生依賴而失去對自己的天然親近。
她當時一度迷茫到在家裡大哭,覺得孩子不認識也不記得自己了。
何猷君說,奚夢瑤當時情緒反覆到他以為老婆得產後抑鬱了。
奚夢瑤坦誠,是有一點。
然後奚夢瑤就去跟算是全職帶娃的包文婧聊天了,包文婧讓她知道這種情緒和現象都不是個例,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紓解。
還有一些煩惱是當著何猷君的面,很難說出口的閨蜜私房話。
奚夢瑤說,剛生完孩子的時候,覺得腿像是沒安在原來的位置上,怎麼怎麼都不對。
之前也轉發過一位男性健身博主做的科普視頻,哪怕只是戴一個9斤左右的假肚子體驗孕婦的負重日常,也會因為身體的平衡需要而被迫改變重心點,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是常事。
更不要說各位媽媽們是真真實實地懷胎十月,孩子一天天長大,會逐漸壓迫母體內臟,盆骨也會因此擴張變寬。《幸福三重奏》第一季里,大肚子的蔣勤勤是這樣睡覺的
奚夢瑤是天生骨架小巧的瘦子,但她說她生完孩子之後,「整個人都變厚了」。
運動健身、產後修復的確是可以縮短狀態回歸的用時,奚夢瑤在生完孩子也不是沒做這方面的努力。
疫情期間,她一直泡在健身房做相關練習
近期復出被拍到,記者問她身材保養,奚夢瑤也說了在健身
但需要時間更需要科學的指導,才能實現部分熱搜營銷那種「懷胎X月依然纖細」「產後即刻復出光鮮女明星」的效果。
包文婧和奚夢瑤擁有更好的資源和引導,可是她們同樣會陷入生育帶來的身形走樣困擾:
包文婧說她剛生完孩子和朋友去逛街,女性好友驚呼「從背後看你就是婦女身材」。
奚夢瑤說她以前穿24碼的褲子,但現在全都不合身了,就因為生過小孩。
而且奚夢瑤還是剖腹產,產後恢複比順產更折磨。
小S在《康熙來了》里說,剖腹產是要把肚子剖開七層。
我必須要說,我從高中時期就對「剖腹產」三個字有一定陰影,因為小S女士還寫過一本《懷孕日記》,裡面很詳細地記述了她選擇剖腹而非順產的決定及後續經過,那些層層闖關的字句令一個普通男子高中生終身難忘。
而且生完之後,因為刀口有好幾層,所以疼痛會更加劇烈。
小S說她生到第三胎的時候,連感冒了都不敢咳嗽,因為一陣陣疼痛會隨著呼吸涌遍全身。
肚皮不是橡皮,不會因為孩子降生而瞬間收縮回去。
很多女明星都說到自己的產後恢復軼事,為了保持身形、穿上合適尺碼的服裝,她們甚至會穿壓迫內臟的束腰馬甲來遮住肚子。
奚夢瑤作為靠身材和外形吃飯的模特,她對於這種變化其實是更焦慮的。
而產後抑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產婦會覺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因為「生孩子」這個母職完成了,外界關注的是你能不能下奶、能不能帶孩子、能不能做一個稱職的哺育者。
李靜之前就說,生完孩子後覺得自己特別像個工具,被談及的都是器官,沒人在乎你大腦性不性感。
而媽媽們又有天然的母性,晚上會為了孩子的哭鬧而睡不安穩。
長此以往,新手媽媽又很容易因為感受不到自己存在和「被需要」,而陷入和身邊人作對的情緒焦灼中。
隔壁《新生日記》里,運動員出身的劉璇都說自己在產後抑鬱狀態時,跟身邊人的相處是完全相反相衝的,她就想要身邊人來關注自己。
孩子當然是安全來源之一,但這時候他們還不足以給予信賴缺失的媽媽們強有力的支撐,身為另一半的丈夫們就更應該拿出態度和行動來。
隔壁《新生日記》里,Gai對王斯然那些有求必應、「乖乖么么」的哄和寵被當成了正面案例進行傳播,因為大家都看到了男方在親子關係中的承擔和給妻子的情緒支持。
那麼何猷君在節目中那些被網友們解讀為是「撒嬌」的表現,奚夢瑤也做了相應的說明——她認為那是夫妻相處中的磨合調適,當自己的情緒陷入負面低谷的時候,丈夫會用類似的行動讓妻子感覺到「被依靠被需要」。
他們這對並不是單純的發膩,何猷君的表現在經過解釋後也確實自然可理解了不少:
他的粘膩是讓作為妻子的奚夢瑤覺得自己依舊是有吸引力的、被需要的、被依賴的。
這種陪伴因為節目一對一的相處模式而放大了甜膩,並使得奚夢瑤能暫時從焦躁情緒中抽身出來。
之前第一季的時候,汪小菲也感謝過錄製邀約,因為那恰逢大S剛剛失去了孩子、極度需要陪伴的時候,夫妻獨處的契機讓她有了自我修復的空間和時間,從感情中獲得的信心也激發了她後續的能力反應。
而大S和奚夢瑤們能把這種焦慮和平復過程分享出來,我覺得特別好。
順著話題tag也看到很多新手媽媽有類似感受, 她們困在自我懷疑的泥沼中,但憑個人力量很難反身走出,必須要身邊人多陪多哄多開導,並正視這是一種病症而非「矯情」。
《南方人物周刊》在內的各家資訊號,也借著娛樂話題展開了對產後抑鬱的科普講解——切入契機只是一個開頭,但各位媽媽們參與進來,持續發聲,它就會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門社會議題。
在情緒問題越來越被重視的當下,還是希望各位更多地重視媽媽們的付出和辛勞,給予她們更多關愛和支持。
媽媽們不是超人,她們需要 悉心的陪伴和對待。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作者以及微信號(cj101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