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團體斯拉夫圪蹴,無授權禁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嚴格限制研發很多武器裝備,其中就有衝鋒鎗。但德國並沒有停止對衝鋒鎗的探索和研究,根據德國閃擊戰的戰術需要,1936年MP38衝鋒鎗原型槍問世,並在兩年的改進後,正式定名為MP38衝鋒鎗,1939年閃擊波蘭之前,德國就裝備了數千支MP38衝鋒鎗,基本上都被德國裝甲部隊所使用,由於MP38的表現非常出色,德國也決定擴大這款裝備的數量,同時進行改進。
(MP38衝鋒鎗)
德國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加工工時方便大批量生產,對MP38衝鋒鎗進行了改進,將原先的銑削機匣和彈匣井改為了衝壓製造,還有更多的零件用衝壓製造,這一改進型就是著名的mp40衝鋒鎗。
(MP40衝鋒鎗)
MP40衝鋒鎗採用了自由槍機設計,各位都明白自由槍機的缺點,容易導致射速過快,為了針對自由槍機的原始缺陷,MP40衝鋒鎗的機匣被設計的特別長,這樣會使槍機的運動行程增長,間接的降低射速。MP40衝鋒鎗的槍機非常有意思,像甩棍一樣,MP40的槍機由三個不同直徑的導管套疊在一起,這樣的設計可以加大槍機的質量,可逐級緩衝後坐力也可以間接的降低射速。
MP40衝鋒鎗還是開膛待擊設計,這種設計比較利於散熱,前沖式擊發在槍機未完全閉鎖時,擊針就已經擊中子彈,造成部分火藥燃氣外泄抵消部分後坐力,不會使火藥燃氣全部作用到槍機上。因為這些設計使MP40衝鋒鎗連發起來非常的好控制。
很多軍迷認為二戰中的衝鋒鎗比傳統的栓動步槍造價要高,其實MP40的造價還不到栓步動槍的一半,其生產工藝也要比栓動槍簡單得多,而且不需要大量的木材原料,對一個擁有完整工業系統的國家來說,鋼材比木材便宜得多。最大的問題在於,衝鋒鎗所消耗的彈藥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MP40衝鋒鎗可以說取消了所有費時費錢的工藝。在1940年至二戰結束期間,生產的mp40衝鋒鎗大約超過100萬支。
MP40衝鋒鎗缺點
MP40衝鋒鎗較長的機匣導致沒有非常合適的持握部位,德軍在訓練中規定在射擊時要持握下機匣,一些老兵覺得持握機匣的重心不穩,就改為了握持彈匣井,但是長時間的持握彈匣井會使彈匣斜著向下傾斜,導致彈匣出現供彈故障,長時間射擊彈匣井也會很燙不利於持握。
(持握機匣射擊的德軍士兵)
(持握彈匣井開火的德軍士兵)
mp40衝鋒鎗保險機構只是機匣上一個簡單的卡槽,卡槽的作用是將機柄卡住,這樣會使武器處於待擊狀態。被誤觸很容易就會走火。
MP40衝鋒鎗長行程機匣有效的減少了射速和後坐
力,使該槍連發非常好控制,但是也會導致連發時內部結構重心變化非常大,產生的震動也非常強烈造成非平衡後坐力,從而降低射擊精度,不過衝鋒鎗又不是精確射擊武器,MP40衝鋒鎗的這個缺點影響也不是很大。
MP40衝鋒鎗難以界定優劣的特點
主要和MP40衝鋒鎗對標的PPSH41衝鋒鎗具有高達每分鐘900發的射速和71發容量的彈鼓,而MP40最大射速只有500發,彈匣容量僅有32發。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衝鋒鎗作為近戰火力支援武器,其火力持續性也是很重要的標準,而紙面數據的高射速也不是實戰所需的。犧牲MP40衝鋒鎗的射速換來的連發可控性和火力持續性,或許在實戰中比高射速更實用。
ppsh41衝鋒鎗的71發彈鼓也有很多設計缺陷,很容易出現供彈故障,而且實戰中蘇聯士兵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將彈鼓壓滿,加上射速過快,會導致火力持續性降低。MP40衝鋒鎗的射速並非是一個劣勢,反而還能提高火力持續性,非常實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兩國的士兵都非常喜歡對方的衝鋒鎗,當年的照片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畫面
(美國從越南戰場繳獲的MP40衝鋒鎗)
二戰結束後,MP40衝鋒鎗的兵戎生涯並沒有結束,它仍然存在於許多戰爭中,比如越南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及近年來的敘利亞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