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註定了《雙子殺手》將會又是一部具有先驅性意義的電影。
有消息稱,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由李安執導的科幻動作片《雙子殺手》將定檔10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此前該片已宣布北美定檔10月11日,中國內地要晚北美一周上映。不過目前,《雙子殺手》的電影官方微博雖已上線,但尚未正式公布這一定檔消息。
《雙子殺手》講述的是美國國防情報局特工亨利(威爾·史密斯 飾),準備退休之際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殺手的追殺,在兩人的激烈較量中,他發現這名殺手竟是年輕了20多歲的自己,一場我與我的對決旋即展開,背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該片最大賣點,除了威爾·史密斯主演並在片中「自己打自己」之外,就是李安在技術層面的再度堅持「120 幀/4K/3D」的高規格——好萊塢有名的「技術狂人」詹姆斯·卡梅隆甚至把這稱作是「新白金標準」。有消息稱, 《雙子殺手》在國內上映時也將有120幀的版本。
李安的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年上映,內地票房1.65億。該片同樣採用的是「120 幀/4K/3D」的高規格,彼時中國內地的影院符合4K、3D、120幀高規格的銀幕只有兩塊,合計座位數約1300個,其貢獻票房則達到了3000萬元,占總票房的18.2%。業內人士回憶稱「當時這兩塊銀幕的電影票售價是380元一張,一票難求,說明這種全新的技術,觀眾是認可的」。
全數字合成演員真的來了?
據悉,威爾·史密斯在片中將同時飾演51歲的「特工亨利」和23歲的「殺手亨利」。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是一個運用CG技術打造出來的角色。製片人傑瑞·布洛克海默說:「你會看到威爾·史密斯與比他年輕20多歲的自己對打。這對觀眾來說絕對是一次不可思議的體驗!」
事實上,迪士尼在20年前就曾經主導立項《雙子殺手》,當時有意邀請《壯志凌雲》的導演托尼·斯科特執導,可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卻無法實現「一人分飾兩角」和「返老還童」兩項要求,這個項目於是被束之高閣。如今,迅猛發展的CG技術終於讓這個構想得以實現。
視覺特效總監比爾·威斯坦霍佛表示:「年輕版亨利百分之百是威爾·史密斯的動態捕捉表演。他流下的每一滴眼淚、揮出的每一記重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威爾·史密斯的表演。」
今年可以稱得上是好萊塢的「CG電影大年」了,從年初的《阿麗塔》到年中的《獅子王》,我們發現CG技術已經被大範圍地運用到了電影製作當中,而演員在每部電影當中所占的比重似乎正在逐漸減少。
《阿麗塔》
威爾·史密斯在為《雙子殺手》進行宣傳的也說,他以後或許可以「坐著拍電影」,讓數字替身來完成所有的拍攝工作。「現在有一個完全數字化的20歲版的我可以拍電影了。」他的這句玩笑話引發了台下的哄然大笑,但他在玩笑中所描述的現實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我們今年在電影《獅子王》當中看到了完全用CG製作的各種動物,如果電影工業能夠製作出「真實的」動物,那麼製作銀幕上的「真人」恐怕也只是時間和成本上的問題。
《獅子王》全CG製作
隨著CG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所有好萊塢演員都已經可以扮演任何年齡的角色了,因為VFX特效技術為他們提供了「任性」的資本。
目前最新的VFX(視效)技術可以非常輕易地修改一個人的容貌,這項技術當然不僅停留在「美顏」效果上,它已經可以讓一名演員在大銀幕上呈現比實際年齡年老或年輕數十歲的面貌。我們在漫威電影中曾經看到過若干個這樣的例子,比如二十多歲的鋼鐵俠和七八十歲的美國隊長。
這並不是這項技術所能做到的一切,真正能夠替代真實演員完成演出工作的完整的數字演員,或者就將在不遠的將來出現。
而李安導演這一部《雙子殺手》就是將對這一新科技進行新一輪的試水。在這部電影當中,威爾·史密斯將與年輕版的自己進行同框較量,後者是對威爾·史密斯進行全身掃描之後「自上而下」做出的數字版的角色。
與此同時,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電影《愛爾蘭人》也將對這一技術進行大範圍地運用,75歲的羅伯特·德尼羅和79歲的阿爾·帕西諾都將在片中呈現幾十歲的年齡跨越,這種跨越將通過VFX技術和化妝實現。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耗資高達1.59億美元,也是今年Netflix衝擊頒獎季的重點項目,但是現在影片在院線上映和流媒體上線之間又陷入困境。而這些巨額的投資中可能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於新技術。
一個看起來跟真人別無二致的數字合成演員仍然是一個極難攻破的難關,但它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THR的一則報告中有兩位專業人士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Digital Human League的成員克里斯·尼克爾斯表示:「你只能在頂級特效公司看到這樣接近成功的案例。這種方法將會『非常昂貴』,它涉及到團隊成員、數月的工作、研究和開發以及大量的修改。如果你有合適的人才,他們會看起來很出色。」
按照克里斯·尼克爾斯的說法,這項技術已經不是一種幻想,而是可以真實實現的了,但是受制於製作成本和相關人才,目前真正進行這種嘗試的廠商並不多。
據數字域公司數字人類小組負責人達倫·亨德勒估計,這項技術可能需要耗費5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不等。他還表示,根據現場表演的個人要求,製片人非常有可能需要在任何場景中多耗費3萬美元到10萬美元不等的費用。
亨德勒對製作成本的精準估計讓人覺得這已經是現階段真正可以實現的技術了,但是最大的問題也出在製作成本上——只有大製作電影有能力在製作過程中使用這項技術,並且隨著應用場景的增多,這項技術所需耗費的成本也將呈現指數上漲。
我們今年還在動畫片《愛,死亡與機器人》中看到了純CG製作的人像,這些角色「細緻到毛孔」的真實度也讓人察覺到了動畫正在步步逼近真人。
這一切都註定了《雙子殺手》將會又是一部具有先驅性意義的電影。
「讓去電影院變成一件讓人興奮的事」
除了拍攝上的高難度,導演李安對於影片的播映也堅持「120 幀/4K/3D」的高規格。視覺特效總監比爾·威斯坦霍佛表示,觀眾不用糾結於120幀/4K/3D的意思:「這聽起來很複雜,但這背後代表的意義很簡單:讓觀眾仿佛和片中演員一樣置身於動作場面之中。」
目前,大部分電影的放映沿用每秒24幀的傳統技術。2012年,彼得·傑克遜在製作《霍比特人》時曾嘗試過48幀。李安在2016年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度嘗試120幀,可惜影片票房慘敗,4000萬美元的投資只獲得3039萬美元的票房,被評為當年「五大賠錢電影」之一。但他顯然沒打算停下技術革新的腳步。許多觀眾表示,如此高的技術標準對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並沒有太大意義,但非常適合科幻題材的《雙子殺手》。
李安的堅持緣於他的「擔憂」,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你不應該在你的iPhone上看電影。我覺得看電影就應該在影院,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所以必須做出一些改變,讓去電影院變成一件讓人興奮的事。」他說:「那些(24幀的)電影是我生命中最愛的東西,但現在我們有能力看得更清晰,我們這代電影人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已經看到了更清晰的電影,就再也不能假裝從來沒看見過。」
派拉蒙對李安相當支持,此前專門發信給北美各大院線,詢問院線是否可以滿足影片的播放條件,同時具體說明高速放映如何進行測試,並形容這是「最原汁原味、身臨其境」的放映方式:「我們希望盡一切可能,為觀眾提供最新的電影技術。」
綜合自羊城晚報;反調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fLp32wBJleJMoPMxN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