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原因,要學會「低聲教育」

2020-05-23     逗兒媽媽

原標題: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原因,要學會「低聲教育」

現在有一個現象非常的普遍,越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說話的聲音越平和,而文化水平相對不是那麼高的家長,則是統一的大嗓門,家長們也都明白,面對孩子犯錯靠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是火氣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小區公園裡幾個孩子正在做遊戲,幾位媽媽在涼亭里說話聊天,等到太陽快落山了才盡興而歸。「你看你,怎麼又玩泥巴,還把泥巴弄到了身上,我平時怎麼和你說的!」亮亮媽媽的大嗓門又開始營業了。亮亮面對媽媽的訓斥當然是一臉的不開心「浩浩樂樂他們都玩了。」「他們沒把泥巴弄到衣服上啊!你看你身上多髒啊!」亮亮媽媽不依不饒,一直在教訓著亮亮,本來是跟小夥伴玩得特別開心的亮亮,最後也眼淚汪汪的撅起了小嘴巴。

從亮亮媽媽的語氣中就可以看出,亮亮絕對不是第一次玩泥巴,也不是第一次把泥巴弄到了身上,而亮亮媽媽以前也肯定教訓過他,那既然有前車之鑑了,為什麼還是不聽話繼續我行我素呢?

一、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原因

1、對孩子進行命令式的語氣

「你去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你去把電視關了過來吃飯」「不許再看動畫片了,趕緊去寫作業」這樣的媽媽你是不是很熟悉呢?家長在跟孩子講話的時候,總是習慣了這種命令式的口氣,讓孩子做這做那。心理學上講,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會出現第一個逆反時期,他們不再聽從於家長的安排,對待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還是這樣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做這做那的話,那孩子最有可能表現出來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2、言語中充滿對孩子的否定

有些家長就是看孩子怎樣都不順眼,孩子做什麼都是錯的,無論孩子怎樣做在家長的眼裡就是不對,孩子年齡小,當然會犯錯了。可是現在的一些年輕家長卻沒有容納孩子犯錯的能力,當孩子做的事情不合家長心意的時候,家長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攻擊了,言語中充滿著對孩子的否定,試想,孩子長時間生活在這種不被包容的環境中,又怎會變得溫柔恭順呢?

3、對孩子動輒辱罵

孩子年齡小不懂事,難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家長雖然是成年人,但是也難免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衝動的時候,對著孩子大喊大叫言語中充滿不滿,那都是家常便飯,孩子長時間生活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家長的這些行為,久而久之,自己的脾氣自然也就變得不好了,我們都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暴躁易怒的人,可是我們很多時候就在為孩子示範這樣的人,原生家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刻在骨子裡的。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談道「孩子總跟家長頂嘴,那是做家長的失敗。」同時,李教授也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低聲教育,為孩子打好地基,以後的人生才會越來越順。

二、李玫瑾教授:善用「低聲教育」,拯救不聽話的娃

1、先冷靜下來再處理問題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吵架往往是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才能吵起來,而跟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家長的語調變得高起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孩子的心理也肯定覺得不好受就會用更高的語調來反駁家長,而家長看著羽翼漸豐的孩子,竟然學會跟自己頂嘴了,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非得要爭個高下,為了吵架而吵架,所以低聲能夠讓雙方的情緒先穩定下來,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

2、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溫潤如玉,風度翩翩,性格好的孩子往往在小時候的生活就是充滿愛的,低聲教育更能夠讓一個孩子感受到這世間的溫暖。「我們馬上就要出門了,寶貝快一點好嗎?」和「別磨蹭了,趕緊穿好衣服出發」這兩種語氣收穫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低聲教育能夠讓孩子沉穩下來,遇事情不慌張,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

3、和孩子之間相互尊重

孩子想要的並不多,我們家長更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就是賦予他們成長最好的禮物,家長在面對自己上司的時候,不論上司再怎麼發脾氣,也得好言好語的賠笑,而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句話讓自己不開心了就開始發脾氣,這是因為我們把孩子看成了我們的附屬品,可是嬉笑怒罵隨意發泄,低聲教育能夠讓我們尊重孩子,和孩子有最真誠的交流。

低聲教育能夠讓家長和孩子都得到冷靜,這非常有利於事情的解決,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用好低聲教育呢?

三、家長如何巧妙使用「低聲教育」

1、聲音不要過大

家長想要孩子聽道理能夠理解自己說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聲音分貝降下來,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提高自己的聲音,越說越來氣,而且語速越來越快。而孩子萬一不聽話進行反抗,家長就會大喊大叫,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靠喊叫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如果我們能夠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說不定能夠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2、穩定好心情

跟孩子在一塊最忌諱的就是陰一陣晴一陣,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既然我們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那就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真正的能夠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過一遍消化掉再跟孩子說。

3、跟孩子坐下來面對面交流

通常我們看到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狀態,這樣會讓孩子從心底里就產生厭惡情緒,家長不妨試著坐下來,給孩子以一個平等的視角去交談,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給予他的尊重。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調皮搗蛋的年紀過來的,小孩子愛動經常闖禍那是他們的天性,即便是孩子真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家長也應該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多跟孩子交流溝通。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對你家孩子進行大喊大叫嗎?歡迎和我們一起留言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ctMQnIBfGB4SiUwPc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