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溶膠傳播」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氣溶膠到底是什麼?我們該注意什麼?幾個問題讓我們對氣溶膠傳播多一些了解。
氣溶膠是什麼
氣溶膠可自然產生,比如雲、霧、霾、飄在空中的灰塵,都是氣溶膠。氣溶膠也可以人工形成,比如打噴嚏、咳嗽產生的飛沫,大飛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體表面,微小飛沫可以在空氣中懸浮一段時間,後者屬於氣溶膠。
氣溶膠雖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並不容易。
由於一般氣溶膠顆粒比較大,通常大於 10 微米、50 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醫用口罩就可以阻擋。特別小的氣溶膠微粒(半徑小於 0.1 微米),重量輕,主要分布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它們會隨風飄走,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病毒氣溶膠在空氣中也會「失活」。病毒離開體液在空氣中漂浮過程中生存環境變化,更容易死去。且空氣中有紫外線、有自由基,它們可以把病毒給殺死,或者是讓毒性降低。比如,在開放空間,就算有人一口氣排出了很多病毒,但在空氣中很容易就稀釋掉了,病毒濃度就會降低到安全限度以內,不易感染人。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
什麼情況要當心
不通風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比如,患者乘坐電梯後,電梯中就會有病毒的氣溶膠,而由於空氣流通較差,如果健康的人隨後進入電梯,傳染風險會增加。
此外,含病毒的氣溶膠可能沿中央空調系統、下水道系統等相對封閉的循環系統進入房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全空氣系統的中央空調,不同房間內空氣會交叉流動,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如何做好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如果是在常規臨床護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採取正確佩戴口罩的飛沫傳播防護措施,是足以滿足保護普通公眾,而不被感染的。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在公共場所,尤其是密閉環境中佩戴口罩,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除此以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幾下幾點做好防護。
第一、自然開窗通風。當下季節,通風量應該很大,有條件的家庭最好多頻次開窗,如每兩小時開窗10分鐘。家裡有新風機的要用起來,有凈化器的開凈化器。凈化器會過濾氣溶膠,包括帶病毒氣溶膠,但是要注意不要去觸摸凈化器的濾網。
第二,衛生間中也要注意。沖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再沖。每個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
第三,電梯間通風很差,又是小空間。在電梯中一定要戴口罩、小心觸摸。除此之外,要勤洗手、勤擦洗、與他人隔開距離。
第四,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用腳去踩碾地面上的痰,在用腳踩痰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存在氣溶膠傳播的風險。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