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察言觀色

2019-12-12     鄭大幹訓企培

有人會問,與人相處最大的捷徑是什麼?

懂得察言觀色。

很多時候,不懂察言觀色,總是會不經意間就把自己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被別人帶上「情商低」的帽子。

林語堂先生說,「總是看別人的眼色行事會淪為一種庸俗」,但是我認為為了彰顯個性而特立獨行,也不是一個好方法,我們需要去做那個「懂得察言觀色」的人。

其實,早在千年前,謀略家鬼谷子就告訴我們,「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這是他揣情術的關鍵,他認為判斷對方有無才幹,或者有無思想,可以先觀察他的愛好和慾望,就能看出他的志向所在。

對此,鬼谷子也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他認為,人的內心情感發生變化,必然會在外表的形態上表現出來。

因此,人們習慣用自己觀察到的外在特徵,來揣測對方的內心活動。這種探測對方內心和洞悉實情的方法提醒我們,一定要順著對方的心意來,才能獲得準確的情報。



什麼是察言觀色?

鬼谷子說:「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鬼谷子認為耳朵和眼睛,是能夠幫助別人思考問題的,而不是單純的擺設。

用眼睛觀察對方的形態,用耳朵傾聽對方的話語,再用腦子將耳朵和眼睛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鬼谷子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方法,是「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旨在告訴我們在了解對方情況的時候,應該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計謀,不讓對方察覺,然後再開啟自己的思路,以從中獲取有利於自己的信息。

或者開啟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閉藏自己,不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一開一合,才能在開合之間找到漏網之魚和談話端倪。

舉個歷史例子,有一次,齊桓公在早朝的時候跟管仲討論怎樣攻打衛國。退朝回宮的時候,一名從衛國獻來的妃子看見了他,就走過來連拜了幾拜,問齊桓公衛國有什麼過失。齊桓公很驚訝,就問她為什麼這樣問。

那個妃子說:「我剛才看見大王過來的時候,腳抬得很高,步子也邁得很大,臉上還有一種強橫的神氣。這明顯是要攻打某個國家的跡象啊。

而且,大王看到我之後,臉色突然就變了,這明顯就是要攻打衛國啊。」第二天早朝散後呢,齊桓公衝著管仲一揖,召他進來。

進殿之後,管仲就問齊恆公:「大王不想攻打衛國了嗎?」齊桓公問:「你怎麼知道的?」管仲說:「大王上朝的時候,作了一揖,並且很謙恭,說話的聲調也緩和,見到我又面露愧色,所以臣心想大王應該是不想攻打衛國了。」

根據這個故事,我們也能看得出「察言觀色」的重要性。人越是要隱藏自己的內心,就越適得其反,越表現得更加明顯。而外人根據一些外部現象是可以揣摩出對方隱藏在背後的真實的,這關鍵是要抓住玄機。



心理學家也認為,察言觀色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場情商。

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有7%的效果來自說話的內容,38%取決於聲音,而有55%取決於肢體語言。所以,我們在解讀他人心思的時候,重要的不是他說了什麼,而是他怎麼說的。

因為,肢體語言往往比口語溝通的內容更具可信度。換句話說就是,要偽裝語言符號很容易,但偽裝身體符號可就困難多了。

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據此,鬼谷子認為,我們說話、辦事都要因人而異。只有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別人,才能「得其指」,更好地實現「求其利」的目標。而這也正是察言觀色能夠帶給我們最大的利益。

弗洛伊德說:「人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即使他們口不作聲,指頭也定會喋喋不休。內心的秘密總會通過每一個毛孔泄露出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精通察言觀色,並能夠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應對策略和處世態度,那麼辦事的效率自然會提高數倍。

退時當思進,進時當思退。當你慢慢學會察言觀色,有話不說的時候,我想這應該就叫做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XQD-G4BMH2_cNUgm3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