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上了年紀後通常會有2種情況,一種是孤寡伶仃無人贍養,生活十分拮据;還有一種是兒女搶著陪伴,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可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別呢?這讓我想到了劉大媽。
劉大媽孕有一兒一女,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很多家庭會選擇讓女兒輟學養兒子,但劉大媽堅持供兩個孩子上大學,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女兒在她的支持下圓了大學夢,畢業後也成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非常感激媽媽。
對待兒媳,劉大媽也很上心。兒子結婚後,她為了照顧生病的兒媳,起早貪黑熬制中藥,做補身體的飲食,就像親生女兒那樣細心,兒媳感動不已。
兒子女兒多次讓她搬到城裡住,可她覺得自己會影響兒女的生活,堅持回老家。最後兒女合計了一番,一起在城裡買了一套房,讓劉大媽在城裡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劉大媽就是因對待孩子一視同仁,如親生般疼愛,兒女成人後才會主動付出。結合劉大媽來看,這3類老人晚年很「搶手」,子女會爭著養老,希望你在其中。
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都挺好》,劇中的蘇大強仗著自己是長輩,對孩子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讓孩子們頗為頭疼。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一些老人也總要求孩子做無厘頭的事情。也許他們認為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成人,應該在年老之後享福,所以就倚老賣老。這種老人加重了孩子們的負擔,不僅影響子女工作,還影響家庭和睦。
老人要通情達理,體諒孩子們的壓力,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不僅適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會讓孩子們搶著養老。
時代不同,年輕人和老一輩的生活方式,思維觀念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老人總以自己的觀念引導晚輩,時間久了就會引起子女的不滿,畢竟兩代人的思想相差太多。
老人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處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面對選擇,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孩子們感到自由了,就不會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吵。
兒媳女婿相當於老人的半個子女,既然有幸成為一家人,就要和睦相處。可是絕大多數老人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時不時對兒媳指指點點,對女婿各種不滿,背後說三道四。這會讓兒子女兒很為難,他們會不願意養老。
其實老人如果放下這種心態,把兒媳女婿像當親生孩子看待,相信時間久了,兒媳和女婿會感受到這份關愛,自然會發自內心孝順老人。
俗話說「養兒防老」,這四個字的重點在於「養」,想要孩子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希望所有老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用真心對待子女,將來也一定會換來子女的體貼孝順。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