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也有過愛情。他和陳皇后、衛皇后以及鉤弋夫人都有過纏綿的感情,可是都以悲劇告終。這些皇后基本上都沒有得到什麼善終。陳皇后失寵被廢, 鬱鬱而終;衛皇后因巫蠱事件自殺;鉤弋夫人被武帝「立子殺母 」而處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漢武帝是一個人,自然也有七情六慾。漢武帝的感情世界,到底經歷過什麼,又發生過什麼,才讓他如此絕情呢?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關於君主獨裁的思想便成為最系統、最權威性的。最高的統治權力必須由君主所獨占和控制,絕不容許被分割。所以,皇權至上、惟我獨尊的觀念已經深深烙印於漢武帝的心中,也成為他做人處事的標準。權力的高度集中使得武帝的自我越發膨脹,更加惟我獨尊。
漢武帝的一生中,產生的最嚴重的親情衝突,莫過於處理太子劉據的謀反事件和逼殺鉤弋夫人。這不是單純的親情問題,而是以最高權力的交接為核心的,關係到國家安危的重大政治問題。弄清了這點,我們才能客觀的分析漢武帝與夫人和兒子間發生的一切。
漢武帝與陳皇后
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個皇后,她的母親是漢武帝的姑姑,出身非常之高貴。在漢武帝立為太子,的過程中,這位姑姑起了很大的作用。
陳阿嬌容貌出眾,與漢武帝可謂青梅竹馬,所以漢武帝才會在小時候說出「金屋藏嬌」的話來。但是,這位原配夫人卻很快失寵,最終在冷宮鬱鬱而終。
陳阿嬌失寵的原因首先是她 「擅寵驕貴 」,不肯逢迎武帝,讓惟我獨尊的武帝產生了不滿。在漢武帝把感情轉到新人衛子夫身上時,阿嬌卻還幻想著擁有漢武帝愛情的專一,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她的嫉妒、憤怒只能讓武帝夫妻間的隔閡更深。
阿嬌比武帝大十歲,這種姐弟戀也使得阿嬌在和漢武帝結婚之初、年齡尚小時幫漢武帝做出許多決斷。但是,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漢武帝的自我意識日益強烈,越來越不喜歡被阿嬌約束,隔閡也越來越深。
在強烈的自我意識之下,漢武帝廢黜阿嬌並不奇怪。他們之間本來就是一場政治婚姻,而漢武帝在根基已穩之後,並不需要陳阿嬌了。特別是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恃功而驕,「求請無厭」,一生執著於權力的武帝,怎容得他人對自己的權力指手畫腳?被廢的陳阿嬌只能在長門宮孤燈相伴,在寂寞中走向生命的終結。
漢武帝與衛子夫
衛子夫能夠由歌女成為皇后,除了容貌美麗、武帝對她一見鍾情之外,也因為衛子夫性格柔順,與專橫跋扈的陳皇后迥然不同,這強烈的吸引了漢武帝。
如果沒有衛子夫,漢武帝的軍功可能會打上折扣。衛子夫不但生下了太子劉據和衛長公主、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而且來自她娘家的衛青、霍去病還為漢武帝在抗擊匈奴時立下了卓著軍功,使得漢武帝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雄才偉略的一代帝王。
但是歲月無情,隨著年齡的增長,衛子夫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失寵的境地。征和二年,陽石公主 一家因巫蠱事件被殺 。在接下來的巫蠱之禍中,衛皇后與太子被逼無奈矯詔發兵,武帝派人收衛皇后璽緩,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迫自殺身亡,衛氏一門被滅族。
衛子夫表面上是因為漢武帝寵信江充,被江充以「巫蠱之禍」為名陷害,其實她的死還有更深的原因。當時,衛氏家族勢力憑藉赫赫戰功,已經對皇權形成威脅。權力欲極強的漢武帝,根本不可能允許衛家勢力的做大,必然會想辦法將其毀滅。
漢武帝和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是武帝所有女人中死得最無辜的一位。她的死,與漢武帝少年時的經歷有關。
漢武帝即位後,雄心勃勃地想干一番大事業。可是母竇太后對武帝執政能力並不放心,她不但干涉武帝的用人,罷免了隨想趙綰和太尉王臧等人,還廢止了漢武帝剛執政時頒布的許多法令。漢武帝遭此打擊後,一生都對太后與外戚干政的太后產生了牴觸情緒。竇太后去世後,王太后接著干政,還逼漢武帝處死了丞相竇嬰,更是在漢武帝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
鉤弋夫人是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漢武帝認為劉弗陵智商很高,很像他少年之時,所以特別的寵愛劉弗陵,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但這卻給鉤弋夫人帶來了滅頂之災。
鉤弋夫人之死,是漢武帝擔心立弗陵為嗣後, 「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的結果。也就是說,鉤弋夫人之死,並不是她做了什麼錯事,而純粹是漢武帝的擔心。所以當漢武帝要殺她時,鉤弋夫人還頻頻回首,根本不相信武帝是真的要處死她。
雖然處死鉤弋夫人的目的是防止外戚干政,但鉤弋夫人根本沒有做任何干政的事啊!僅憑主觀推測就冤殺鉤弋夫人,還認為處死她完全正確,可見漢武帝對鉤弋夫人的愛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
漢武帝的性格
漢武帝繼承了父親漢景帝性格中殘忍的一面。漢景帝少年時曾與吳國太子對弈,因為一局棋的輸贏,少年漢景帝居然掄起棋盤將吳國太子砸死,這也是「七王之亂」的誘因之一。
在漢武帝成為太子之前,原太子劉榮和劉榮的母親栗姬為了保證不讓漢武帝形成競爭力,對漢武帝母子進行過多方面的打擊和陷害。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出來的漢武帝,形成了猜忌多疑、薄涼無情的性格。他只熱衷於權力,而將親情看得並不很重,愛情更是可有可無。
漢武帝一生愛過多個女人,但並不會對哪個女子摯愛一生。也許,只有早逝的李夫人,才讓漢武帝真正動過感情。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還專門寫了一篇《李夫人賦》追悼李夫人,並破格以皇后的規格禮葬李夫人。
但是,這種愛是有限度的。漢武帝並不會因為對李夫人的愛,就可以容忍李家人的胡作非為。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在太子劉據死後,與丞相劉屈氂合謀,想讓李夫人所生的兒子昌邑王劉髆當上太子,但不久事發,劉屈氂被漢武帝處死,李廣利只得投降匈奴,並在次年被殺。
漢武帝身上,有著普通人所具有的很多弱點。他自私、偏執,熱衷權力,冷酷無情。但事實上,武帝並不是沒有感情,只不過當感情在權力面前,就像一粒塵埃一樣微不足道。
漢武帝的愛情觀
封建社會的皇帝和皇后並不平等,那些妃子則更是皇帝的玩物,她們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男女之間地位的差異,使得封建時代的帝王很難(並不是絕對)與女性之間產生真正的愛情。
封建社會的后妃是與皇帝最親近的一群人,她們接近政治權力中心,極容易被捲入政治漩渦。而像漢武帝這樣的皇帝,絕不能容忍任何人危及皇權,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女人。所以當他認為太子劉據要謀反時,會毫不猶豫的賜死衛子夫;在擔心鉤弋夫人危害皇權時,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會殺掉鉤弋夫人。
在權力面前,男女之間的愛情是微不足道的。漢武帝和陳皇后、衛皇后和鉤弋夫人的事實就是很好的證明。漢武帝親政之後,他的權力在不斷加強,親情卻在不斷淡化。到了晚年,他的權力達到鼎盛,但是對身邊的親人特別無情無義。
漢武帝的晚年是極其孤獨的。他不得不用沉重的代價來維持他至高無上的權威和不可侵犯的尊嚴,以至要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也許他後悔過,但如果讓他再次選擇,他也許還會這樣做。普通男女之間的白頭偕老對熱衷權力的帝王來說,只能是一種不可實現的夢想。這就是封建社會帝王的典型悲劇。
漢武帝不是第一個不講親情的帝王,他也絕不是最後一個。君不見為了權力,歷史上的帝王們可以弒父,殺兄,可以出賣自己的朋友,更可以把自己的女人當成籌碼。這並不是他們沒有感情,而是他們生在了帝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