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舞 字數 / 2187字
導讀
2019/06/04
一切只是愛情,無關道德。
那些年輕人們看小說。看到一個人為另外一個人守候了7年,就感動不已。看到那個男子說一句除了你,其他人都是將就,就心馳神往。
他們是不是不知道,還有等待一生的愛情?
一切的愛情,都喜歡與花聯繫起來。比如,帶著花冠的仙女……
中學時期,在新會的新華書店裡,突然來了一本黑色封面的小說,名叫《霍亂時期的愛情》。有個人對旁邊的女子推薦,說是大師的作品。
我卻不喜歡,不喜歡黑黑的封面,更不喜歡所有與愛情有關的書籍——那時候年少氣盛,以為普天之下所謂的愛情,其實都是可笑的。譬如段譽因為愛情而神魂顛倒,完全沒有書生意氣;喬峰因為愛情落魄奔跑,少了豪邁洒脫;更別說連佛門都能叛離的小和尚虛竹子。
等到想看這本書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黑色版本了。
五一回深圳,在自己多年不碰的書架中看到黃色書皮的黑龍江版《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就打開,就著南海的最新譯本一起看了。
十年前購買的書,竟然忘記是否自己所買
大概因為不在北京,無法保證上下班在地鐵上度過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所以看得很慢。又或者是因為要對照兩本書的翻譯的不同吧。閱讀得很慢,竟然用了一周才讀完。
終究保留了少年的意氣,怎麼也無法參透這書的意旨。或許其實讀者可以各取所需,比如一位朋友就力薦小說中醫生的領悟,他認為:所謂愛情只是暫時的,不穩定的,很快燒滅的火焰;而婚姻的實質,就是容忍與穩定。因為婚姻帶來了一生,很多很長的日日夜夜是伴隨在婚姻中的。所以,婚姻才是最重要,人生中最值得我們傾注的。
現在小說影視中的所謂愛情大約都是存在真空里的,落到了凡俗中,就顯得瑣碎不堪,無聊至極。所以作家們不斷提純,不斷提純,如西藥一般的不顧其餘。看著總顯得那麼的不真實。最終看的人落淚感慨之後,掩卷於空虛中罵一聲無聊,瞎編。馬爾克斯這部小說好像就不一樣,把人物與故事放在凡俗之中,沒有一個人是單純的。無論主角阿里薩、費爾明娜,還是其餘的人物。
我也許永遠不能明白,為什麼兩情相悅的人卻對對方身後的一切毫不知情,僅僅依靠鴻雁往來,且說的都是風花雪月的詞句而熱戀到傷心傷神乃至傷身。更加無法明白女主角費爾明娜會那麼突然的,那麼強烈的,盼望了那麼長久只為一見的的時候,就因為阿里薩「魔鬼般的冷酷」警告而斷然斬斷情絲——儘管,我承認她做得很對,阿里薩真的不是她一生的最佳伴侶。
黑龍江版本的小說里,這樣形容兩人人生中這次頭一回的單獨見面,費爾明娜見到的是「冷酷無情的魔鬼……」,所以她猛然警醒,覺得此前所有的愛情都是幻覺,懸崖勒馬,慧劍斬情魔而去。這段文字看得我驚心動魄,幾乎無法呼吸。而被更多人推舉的認為翻譯得最好的最新的楊玲版本中,則稱之為「殘酷的幻影……」,說是翻譯得更加貼切原文。但是,我卻看得毫無動靜,也愈發不能明白費爾明娜的絕情。
年輕時候的愛情就是這樣無忌,這樣逞強。(《霍亂時期的愛情》電影劇照)
可以想像男主角阿西薩如何為了愛一個花冠的仙女而去登爬事業的高峰,但想像不出他是如何能與六百多位情人周旋,甚至讓孫女一般的孩子自殺,卻對女主角費爾明娜說我一生保持童子之身……馬爾克斯平實的不做褒貶的筆調來描繪開場蒼白詩人的少年形象,中間描繪陰鬱甚至猥瑣的獵艷者形象,即便是晚年,依舊沒有給太多的美好形象與他——不僅給了他六百多回的偷情故事,還讓他到了八十歲的年齡做出道德中最為不堪的事情來……以至於小說結尾,由一句將所有玻璃心的渴望戀愛的人擊碎的愛情宣言繪製成的所有美好的想像,都無法拭去他那些道德的污痕。
這卻是作者的獨到之處吧。愛情沒有那麼單純,也許偉大卻沒有那麼浪漫,而動人的只是從與己無關的觀眾角度去看,煎熬其中的人幾生幾死,折磨到無以復加。而阿里薩卻堅持下來了,可惜,誰也不能也不應該拋卻道德去看他的愛情。
在馬爾克斯筆下沒有永處道德高地的人。
開篇出場的卓爾不群的醫生烏爾比諾,無論儀表、醫術、貢獻,乃至道德的認識與自我約束約束,都適合成為小說的第一男主角。馬爾克斯用筆不拘,從各角度刻畫他的見識、能力、魄力,還用了許多篇幅描繪他與費爾明娜的戀與愛,卻到了中段告訴你其實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其實醫生也出軌,而且還出軌得比阿里薩猥瑣、可笑,毫無膽量;而倜儻洒脫的醫生,面對家庭懦弱得無法也不敢保護妻子……
電影版成年後的男主由《老無所依》里冷血殺手扮演者哈維爾·巴登來扮演這個魔鬼一般冷酷的人。(《霍亂時期的愛情》電影劇照)
費爾明娜明艷動人,靈慧智巧,潑辣勇敢,有魅力,有能力,知進知退,明白好歹。渴望愛情,也具備柔軟的心靈觸摸到愛情,又拿得起放得下……馬爾克斯用了很多美好場景與形象給了她。而我依舊無法明白她會那麼突然的,那麼強烈的,被阿里薩魔鬼般的冷酷警告而斷然斬斷情絲——儘管,我承認她做得很對,阿里薩真的不是她一生的最佳伴侶——即便是這樣的女子,馬爾克斯依舊沒有春秋筆法中顯示她的虛榮,比如找名流簽名、購買時尚、沒頭沒腦飼養動物;她的虛弱,害怕青春逝去與旁人的囉嗦而選擇結婚……到了末尾,她與阿里薩走在一起的時候,依舊不明白這是不是愛情。
其他的人物,都幾乎沒有正反面,開場自殺的攝影師阿莫烏爾、男主角的二舅,甚至是為了男主角把一生耗進去的女黑人卡西亞妮,而其實,她還真的是整個故事中最為人感動的一個。在許多年的共事,幫助阿里薩走上職場巔峰的途中,馬爾克斯沒有用太多筆墨,卻提醒讀者在職場中的爾虞我詐鬥爭中,阿里薩其實是很不勝任的——他甚至寫不出一篇比較正規的公文,但是卡西亞妮用了她的智慧和付出,小說中說「她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惜任何代價掃清階梯——如果沒有別的辦法,就用血去洗——讓阿里薩爬到他不自量力的位置上去」。
很久之後,阿里薩才突然想到彼此之間不是那麼簡單的好朋友與好同事、好拍檔。他忽然大著膽子走過去的時候,那個很知性的人說,「唉,阿里薩呀,」她對他說「十年來,我一直坐在這裡等你向我提出這個問題!」
這樣的愛情,反而把人內心激盪到可以想像的美好之中了。這是小說中,唯一的為了愛情,不惜任何手段去為對方付出,而不渴望任何回報的一位吧。
電影里多次把照片翻出來的鏡頭,印證了「因為愛,珍藏的與之有關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的道理。(《霍亂時期的愛情》電影劇照)
·END·
本文轉載自紅塵瑣碎公眾號,內容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今日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RLqYWwBUcHTFCnf2Y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