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到東漢末年的人才選拔任用制度以所謂的德行為首,讓當時的士人矯揉造作、沽名釣譽,從而使整個官場出現浮誇、虛假、華而不實的風氣。於是他打破慣例,以唯才是舉作為自己的用人標準。這是因為他看到,在漢末動盪時期,沒有一批有真才實學的文臣猛將,是不能幫助自己掃平天下、成就霸業的。與其追求那些矯揉造作的人才,還不如提拔那些真正有才而難免與世俗有所違背的人。曹操認為,只要有才幹就應該大膽起用。所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是曹操用人的一大特點。
有人統計,曹操一生的謀士一共有上百人,其中的核心人物包括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等人。這些人為曹操開疆拓土、制定長遠規劃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們並非完人,其中有些還有很多讓人憤慨的行為,但曹操卻能一一容忍。
謀臣程昱在初平年間曾拒絕兗州刺史劉岱、勃海太守袁紹、幽州牧公孫瓚等割據軍閥的拉攏。後來,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殺死,曹操進駐兗州後,納請程昱,程昱反而欣然前往,可見他善於識人。
曹操討伐徐州的陶謙,陳宮、張邈等人卻趁機反曹,兗州幾乎全部淪陷,只剩下程昱與荀彧守住的鄄、范、東阿三城,才使曹操有了立足之地,保留了反攻的機會。曹操與呂布大戰不利,曹操想打退堂鼓。這時,程昱勸他說:「現在雖然失去大片土地,但我們還有三座城池和上萬名能征善戰的將士,加上您的計謀和征服四方的決心,是完全可以收復失地、成就霸業的。」程昱的一席話,在關鍵時刻幫助曹操做出了正確的戰略選擇。
後來,曹操接納劉備,又是程昱勸曹操早日剷除劉備,以絕後患;劉備欲趁機率兵南下攻打袁術,也是程昱說劉備明為幫助曹操去攻打袁術,實際是想脫離曹操自立,極力勸諫曹操趁劉備立足未穩之際,就除掉劉備。雖然他的這一提議最終沒有被採納,但其對曹操的忠心和敏銳的觀察能力仍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曹操與袁紹決戰之時,程昱僅僅帶領七百士兵駐守鄄城。曹操認為太少,要給他添兵,程昱卻認為不可,他分析說袁紹十幾萬兵馬,見自己兵少,必定不屑前來攻打,如果增兵,則會引來袁紹的攻擊。結果果然如此。曹、袁大戰,程昱不僅沒有要曹操添兵,還趁機編練了數千精兵去幫助曹操,使曹操終於打垮了雄踞河北的袁氏集團。
就是這麼一位善謀多智、深受曹操喜愛的謀士,卻性格乖戾,難以與其他人合群。因此,很多人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壞話,甚至有人誣告他謀反。曹操對這些都置若罔聞,也不反駁,但給程昱的待遇卻一次比一次豐厚。曹操的這一做法既平息了其他人對程昱的怨氣,又使程昱放下心理負擔,一如既往地為自己服務,同時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可謂非常高明。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一斑。在嚴於治軍的曹操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卻沒有處分郭嘉,更不要求郭嘉改正他私人生活行為不檢點的缺點,同時他又對陳群能夠嚴格要求群臣的行為加以嘉許。曹操的處理方式雖不免有點兒和稀泥,但其實上曹操卻認識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人太過苛求,要麼會讓人才分散注意力,要麼會讓臣子文過飾非,上下相欺。而同時嘉許陳群,又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積極性,實在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如果說對於大謀臣,曹操會因為捨不得他們的智慧而能夠容忍他們的缺陷,那麼,對一些有缺點的普通官員也能如此對待,則真正體現了曹操「大行不顧細謹」的用人標準。
曹操的一個老鄉叫丁裴,頗有管理才能,但是愛貪小便宜,居然利用職權用自家的瘦牛換公家的一頭肥牛,結果被罷了官。曹操見到他,故意問:「文侯呀,你的官印到哪裡去了?」丁裴也油嘴滑舌地說:「拿去換大餅吃了。」曹操哈哈大笑,回過頭來對隨從說:「有人多次要我重罰丁裴,我說丁裴就像會抓老鼠但是卻偷東西吃的貓,留著還是有用的。」於是,又起用他為官。
曹操的謀士劉曄善出奇謀,但卻有一個怪脾氣——從來不願當著眾人的面提出自己的建議。曹操便特事特辦,經常與他書簡溝通。有時為探討問題,兩人竟然一夜間傳遞書信幾十次。曹操對於謀士的怪癖居然能夠這般容忍,其用人之誠心,胸懷之大度,不得不令人嘆服。
曹操能夠透過紛繁蕪雜的現象,看到不同類型人才的優點,將他們一一任用,使得他們的才幹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也正是曹操這樣寬鬆的用人環境,才能既聚攏了大量人才,又能夠形成融洽的合作氛圍,讓謀士們在南征北戰中曹操為自己籠絡了一批能人賢士、文臣武將,他的這種做法始終沒有改變,沒有出現過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局面。反觀劉備集團,諸事都要仰仗諸葛亮,沒有形成持續的人才選拔機制。隨著歲月流轉,人才逐漸凋零,蜀國也江河日下,這也許是曹魏最終能吞併蜀漢的重要原因。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陽謀先生:曹操》,京東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