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原本的定位,是「哥斯拉」的祖宗!這部國產怪獸片,真的可惜

2019-06-03     電影敗家子

三年前,有電影號寫了一篇《張藝謀已死》,怒其不爭。

後引來國師夫婦的口誅筆伐打官司,雙方後來都挺委屈。

引發這場論戰的,就是今天我要說的電影:《長城》。

敗家子一直覺得,這是近年來中國在商業IP打造方面,最慘痛的一次失敗。

可惜藝謀老矣

本來由中影、傳奇、環球聯合出品的《長城》,有機會成就一個純東方的怪獸大IP。而主創人員,最初也是這麼打算的。

在早期宣傳中,一直聲稱饕餮是所有怪獸的祖宗:

這是製作方的野心,希望憑藉中國新興市場的資本、流量、名導、名優,造就商業上的怪獸級成功,可惜,適得其反,貽笑大方。

如果有機會重來,哪怕預算減半,明星砍掉三分之一,相信能拍得更好。

為什麼?因為電影是滯後的,張藝謀沒死,他只是老了,預判錯了觀眾的喜好。唉,當年《英雄》傷他太深——多好的片子,結果不叫好也不叫座。

所以他拿出了群戲版的「恐龍戰隊」,把好好的《長城》守衛戰,拍成了巴啦啦狗魔仙……流量們來來回回,劉德華連扮相都還是狄仁傑的,景甜比馬特·達蒙和紅蠍子倆鬼子還違和,中不中、洋不洋,全無章法。

浪費了宏大的初衷和故事框架。

可惜饕餮夭折

在2016年的時候,傳奇的「怪獸宇宙」、環球的「黑暗宇宙」都有了雛形。

《長城》這部電影,本來是美國片,就是為了嘗試將「怪獸和黑暗」電影宇宙的邊疆,擴展至遠東,才聯合中影一起創作。

可惜,中影的高層和張國師,不知道是不是不屑搞什麼電影宇宙,還是被樂視審美帶得跑偏,完全把它當成了《小時代》在拍:堆流量明星、花里胡哨、拿著土鱉當地氣。

我們試想:

如果當年《長城》的班底,有《流浪地球》一半的魄力,想著去開創中國奇幻的新台階,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看完《長城》點映的那天,我做夢夢到《長城》只是個先導預告,正片叫《饕餮》。沒有流量明星,肅殺的氛圍向《權力的遊戲》前五季看齊。然後「饕餮」這個形象就站了起來,跟哥斯拉和金剛並駕齊驅。

不過這終究是做夢。懶得查《長城》的美術設定是誰做的,因為當「饕餮」的形象被塑造成恐龍+殭屍的時候,《山海經》里那頭狂暴的異獸,就已經夭折了。

這哪裡是《長城》,分明不過是簡配版的《侏羅紀公園》、四足版的《殭屍世界大戰》,差別僅在於:角色們穿著天線寶寶色號的盔甲。

可惜機會稍縱即逝

有人說,沒啥可惜的,《長城》不行,我們可以再拍啊。

他們不懂,商業的成功,需要無數精英成炮灰,才能換了一搏之機會。

《九州》的主創班底不可謂不強悍、底蘊不可謂不深厚吧?可惜寫手終究不懂資本和高維度娛樂,整個世界不接地氣,不死不活撐在那裡而已;《畫皮》系列想深耕聊齋,卻終究跳不開卿卿我我的肥皂劇套路,心智逼仄、器量狹窄。

要說這幾年還有點龐然色彩的,反而是動畫《白蛇:緣起》。

我為什麼如此看重巨獸的IP,首先當然是因為喜歡。其次是不服氣:我看了那麼多年的奧特曼,我們的孩子居然還是在看奧特曼,我們的特攝,居然在2019年還在山寨奧特曼。

爛泥扶不上牆!

而在國際上,我們的國家也走到了一個直面最強者的關口。這時,文化的力量能自骨髓深處給予力量——而巨獸的IP,是能夠承載萬民自豪感的具化。

所以,當我看見那一個個養鯤的垃圾廣告,卻看不到一個驕傲的巨獸IP時,才會想起《長城》,覺得分外可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OqLE2wBmyVoG_1ZBMnO.html
















鞏俐的《手》

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