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念慈
王源11個月無新代言,楊洋15個品牌合作到期,泡沫流量靠不住?
一個藝人究竟有多火,有沒有火成流量,往往可以從國民度、網絡話題討論度、以及品牌代言這幾個方面來看,而代言品牌的數量與質量基本上是取決於前兩者的。
《鎮魂》之前的朱一龍,名不見經傳,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品牌代言,憑角色成功走紅後,主動邀請朱一龍合作的品牌商絡繹不絕,流量變現,合作成功的品牌商憑藉朱一龍的人氣大賺特賺,而朱一龍本人也因手握代言而更有底氣。
於品牌商來說,朱一龍的人氣可以變現,真愛粉為支持偶像自掏腰包,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於朱一龍來說,人氣與流量是數據,看不見也摸不到,但實打實的代言資源卻能證明這兩者是真實存在的,粉絲的購買力也能證明自己真實的影響力。
人氣與流量會為一個藝人帶來品牌代言的資源,那麼代言資源是否也能真實地反映出藝人的人氣高低呢?
近期有網友整理出了TFBOYS的代言品牌,其中易烊千璽和王俊凱的資源相對穩定,但王源已經有11個月無新增代言了。
對於一個流量藝人來說, 部分品牌合作到期,又近一年無新代言入帳,是不是說明了其人氣不再?
難道在品牌商眼裡,已判定了這個藝人已不能給品牌再帶去貢獻?
同時間段,楊洋也有15個品牌合作到期,雖說自身「血厚」,即使少了15個品牌,楊洋的代言資源在數量與質量上來看,仍是流量藝人中拔尖的存在,不過這到期的15個品牌商若不選擇再與其合作,是不是也證明了楊洋的人氣較以往已經大打折扣了呢?
長期無新增代言,代言數量驟減,是否說明了這些藝人的流量是泡沫流量?
肖戰王一博成金牌「銷售」,鹿晗帶貨能力不再?
據目前的代言榜單來看,肖戰和王一博的代言資源多是國民品牌,且兩個人的帶貨能力排名最高。
自《陳情令》走紅後,流量小生陣容又添新人,肖戰與王一博人氣鼎盛,雖然黑料不少,卻絲毫不影響兩家粉絲的忠誠度及購買能力,「227」事件後,肖戰仍穩居明星帶貨能力排行榜第一。
肖戰、王一博成了娛樂圈的金牌「銷售」,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帶貨能力強大,品牌商才會如此青睞,王一博目前仍有新增代言。
但相比之下,同為流量的鹿晗與王源帶貨水平並不高,且兩個人的代言品牌也不多,王源連續11個月無新代言入帳,鹿晗也與10個品牌的合作到期,續約的代言資源所剩無幾。
由此可見,品牌商在選定代言人時多是考慮粉絲購買力,藝人的粉絲購買力不再,不能為品牌帶去效益的話,品牌商自然也不會選擇再與其合作。
王源長期無新增代言,或許問題便是出在了粉絲購買力上,若鹿晗、楊洋與品牌方合作到期並不再續約的話,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品牌商對於代言人的人選,選擇眾多,自然不會在一棵樹上弔死。
而粉絲購買力大幅度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這個藝人人氣驟減,至少願意氪金的真愛粉較以往來說一定是有所改變的。
品牌商若為此選擇換掉代言人,大概從一開始選擇合作時就是奔著「割韭菜」的目的去的,藝人粉絲的購買力下滑,不能再穩定帶貨製造收益時,割不了韭菜,就只能換人了。
代言會反應一個藝人的人氣,如果代言數量不多,質量又不好的話,那麼這個藝人的人氣與流量或許也不會有大的起伏。
但並不是所有的品牌商都是只看粉絲購買力的,大的國民品牌也看中代言人的大眾形象,以及其以往是否有污點。
帶貨成績差強人意的吳亦凡,為什麼還能深受高奢品牌方喜愛?
吳亦凡的帶貨能力在一眾流量中並不算強,但卻深受高奢品牌商青睞,代言品牌幾乎都是國際一線大牌,雖然其帶貨的成績差強人意,代言的資源卻是一騎絕塵,難有人與之比肩。
高奢屬於小眾消費,更看重代言人的形象與品牌氣質的契合度,有獎項加身、個性特立獨行的藝人會更受偏愛。
吳亦凡的時尚表現力在當下男藝人中是足夠出眾的,東西方風格都完全能駕馭得住,而顏值也禁得住各種鏡頭的考驗,在當下的娛樂圈中,難再找出第二個同類型藝人,因此吳亦凡才會深受各大高奢品牌商青睞。
對於高奢品牌來說,人氣與流量並不是那麼重要,相比於帶貨,他們更注重代言人能給品牌樹立怎樣的形象,代言人是否有這個氣質能撐得住品牌。
不過高奢品牌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企業為自身利益著想,注重代言人的粉絲購買力也無可厚非,商業合作本就利益至上。
代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藝人的人氣,但並不是說沒有代言的藝人就是沒有實力的。
很多實力派演員幾乎都是沒有任何商業代言的,演技卻獲得了大眾的一致認可,也有不少創作歌手,人氣不高,卻有很高的作品流傳度。
現今娛樂圈的流量藝人熱衷於攀比實績,代言不知何時成為了凸顯自身高逼格的利器,但其實無論是歌手,還是演員,代言資源都不應該成為評判其個人實力的標準,作品才是唯一的立身之本。
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