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批敦煌文書與敦煌繪畫品,其中文書部分有目錄發表,圖錄未出版。敦煌繪畫品有8件,孟嗣徽《故宮收藏的敦煌吐魯番遺畫》公布了其中的7件(北京圖書館2005年版《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
一、白衣觀音像
五代,絹本設色,高52、寬55.2厘米,館藏號新70980號。畫面左側為白衣觀音,面微向右,屈腿坐於方形束腰台座上。右手執柳枝,左手下垂提凈瓶搭於左膝上。右側畫一男供養人,面朝觀音,跪於方毯上,手持鵲尾香爐。後立一侍童,梳雙髻,右手持扇,左手抱包袱。上方祥雲中現仰蓮座四股金剛杵,再上現童子飛天,乘祥雲作傾盆散花狀。觀音與供養人之間有長方形榜題框一則,字跡漫漶。此畫1951年初由蘇琢章先生捐獻川西文物管理委員會,4月間曾展出於川西文物展覽會,之後由國家文物局撥交故宮博物院。曾收入《中國美術全集·隋唐五代卷》和《故宮博物院歷代藝術館陳列圖目》二書。
二、如意輪觀音像殘片
唐,紙本設色,高28、寬30厘米,館藏號新156154號。觀音菩薩結跏趺坐,頭戴化佛冠。六臂,上兩臂各持一圓輪,輪中分別有鳥、樹代表的日、月,中兩臂左手作說法印相,右手因漫漶不清印相不辨,下兩臂左手持蓮,右手持物不辨。右上側有榜題一行:「救苦觀世音菩薩」。左右各有一位女子,梳雙髻,應為善童子、惡童子。此畫為1957年由上海邵洵美先生捐獻。
三、千佛殘片
唐,紙本設色,高28、寬33厘米,館藏號新154204號。此是連續的千佛坐像中之二身,外框畫蓮瓣形龕,下為菱形團花圖案。此畫為1957年上海邵洵美先生捐獻。
四、菩薩坐像殘片
唐,紙本設色,高5.5、寬22.5厘米,館藏號新211234號。畫面為一菩薩坐像的下半部。菩薩結跏趺坐,著硃紅色袈裟,身佩瓔珞。從像左側殘留的一角看來,其座為仰蓮座,菩薩身後有身光。題跋:「敦煌千佛洞發現唐人殘畫佛像,李木齋氏麐嘉館舊藏。敦煌唐畫,世所希見。此為佛像一小段,可窺見用筆設色,至可寶也。己丑中秋何遂識。」下鈐朱文「何遂」、白文「敘圃書畫」印兩方。此畫為1955年何遂先生捐獻,據何遂題跋,知曾被李盛鐸麐嘉館收藏。
五、敦煌彩畫圖案殘片
唐,紙本設色,高28、寬16.5厘米,館藏號新21124號。題跋:「敦煌千佛洞唐人彩色殘畫,李木齋氏麐嘉館舊藏。敦煌寫經流傳尚多,畫極希有,至可寶貴。己丑中秋何遂識。」下鈐朱文「何遂」、白文「敘圃書畫」、朱文「丁亥年六十」印三方。此殘片為1955年何遂先生捐獻,據何遂錄題跋示曾為李盛鐸麐嘉館收藏。
六、菩薩像殘片
紙本設色,館藏號新211122號。碎片,依稀可辨認出衣紋、飄帶。此殘片為1955年何遂先生捐獻,據何遂錄題跋示曾為李盛鐸麐嘉館收藏。
七、藥師如來像
五代,紙本設色,高34、寬30厘米,館藏號新131516號。藥師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上,左手持藥缽,右手執錫杖。此畫由國家文物局調撥給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全集·隋唐五代卷》、《故宮博物院歷代藝術館陳列圖目》二書收錄。
八、菩薩像長幡
五代,絹本,高高高250、寬57厘米,館藏號新44439號。幡首呈三角形,三角形框中繪坐佛一身,兩邊貼黃色絹。幡身用黃色線描繪菩薩立像一身,無幡尾。
來源:敦煌研究院,作者:王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