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老照片探尋,你不知道的膠州古城

2019-06-19     青島城市記憶


黃海之濱有城焉,其境內有水,尤清冽,色如膠,故名之曰「膠州」。城鎖半島之門戶,據陸路之要衝,扼海運之咽喉,融齊魯、納吳越,乘地惠、享海利,名重一時,金聲震乎宇內,古之所謂「海表名邦」是也。

膠城建城歷史最早要追溯到商末周初(公元前1046年)的古莒國都城——計,即現在的三里河辦事處城子村附近,距今3000餘年,其間數度興廢。


膠州內城今天的位置,東至湖州路,西至蘇州路,南至雲溪河北約50米以北,北至鄭州東路。

膠州城內城文巷街

膠城內城用成門內影壁

膠城裡有「三多」,即古廟宇多,溪橋多,石牌坊多。在古膠城的市井坊間有「十步一牌坊、五步三座橋,三步兩座廟」之類的俗說。




膠州內城牌坊群

目前殘存的膠州內城東城牆(高祀祖攝)

膠州內城城牆及西南角樓

膠州城外,富人騎驢出城。遠處的膠州城牆宏偉壯觀!

膠州州署衙門 1357年蒙古憲宗蒙哥七年時,膠州土城廢棄,向東遷徙至新城(即膠州內城_今財富中心、水利局以南,供電公司以東,湖州路以西,達子塋街,老公安局,法院,老縣政府位置)。至1371年(明洪武二年)才在膠州新城(內城)的西北處老法院處創建州署。這樣州署經歷明、清和民國時期長達600多年的修茸、重建和重修,一直沿用著。


膠州州署大門

州署第一道門

州署第二道門儀門

膠州州署親民堂


膠州衙門大堂前的「天威咫尺」

膠州州署衙門解放後仍比較完整,1958年前後「大煉鋼鐵」時才隨內城一起最後拆除,磚石建了煉鋼高爐。

膠州文廟位置在今常州路機關幼兒園處,大成殿位置在機關幼兒園主樓處。膠州八景之一的「文廟松風」即指此廟。

文廟前門

文廟大成殿

文廟泮池上的泮橋

文廟大成殿後門及院中古碑

文廟內敬一亭

解放後,文廟大部分建築完好,至1960年前後始陸續拆改,大成殿因是當時膠縣縣政府第一會議室而保存到1960年代末,「破四舊」時才完全拆除。

膠州考院在內城大十字口東半部,位置在今蘭州東路路北、阜安辦事處東側。

膠州考院

內城考院前的牌坊

膠州考院遺址古銀杏樹(高祀祖攝)

文巷街位於文廟以東的兩條南北巷子,東巷位置在今常州路機關幼兒園東側,西巷在機關幼兒園內西部。

膠州內城文巷街

膠州內城以十字口為中心,十字口以東,人們習慣稱為「東門裡」,以西即「西門裡」。西門裡位置在今蘭州東路與蘇州路交叉口往東,至常州路口一段。

膠州內城西門裡(用成門)

迎陽們為內城東門,位置在今蘭州東路與湖州路交叉口西側。結婚迎親多出此門。

膠州內城迎陽門內街巷

鎮海門為內城南門,位置在今常州路雲溪橋北50米處。為鎮住海妖水怪,故名「鎮海門」。

膠州內城鎮海門外

用成門為內城西門,位置在今蘭州東路與蘇州路交叉口處。舊時膠州衙門處決罪犯,殺頭後,人頭要掛在用成門上示眾,故人稱「死門」、「凶門」。



膠州內城西門用成門裡

北極台在內城北面的城牆上,又稱「北極閣」,位置在今常州路北段,向陽小學北樓附近。台上建「真武廟」,每年古歷三月初三為真武廟會,商販雲集,遊人不絕。

膠州內城北極台和真武廟


膠城外城集市

福音村位置在今廣州南路與徐州路交叉口東北角,很多教師和神職人員在此居住,多數信奉基督教,在教堂旁邊可以隨時聆聽主的教誨,故此得名。

福音村

周家捎門裡位置在今中心醫院院內。

瑞華醫院

花行街位置在今中雲農貿市場北側,雲溪河南岸的東西路,因街上經營棉花,彈舊棉花,故此得名。菩薩廟位於膠城沙灘河南崖,即今花行街東首。「菩薩」即是指「觀音菩薩」。該廟始建年代已無考,此廟為倒坐菩薩廟。廟宇坐南朝北,一進四合院布局。廟內供奉著南海觀音菩薩佛像。



花行街上的菩薩廟文昌閣

菩薩廟內景(德占時期)

馬車店位置在今蘭州西路北側的永恆商場附近,相傳該店明代就有。

西關馬車店

北馬路位置在今廣州北路,南起金膠州灣財富中心西側的廣州南路,北至今向陽市場西門南側。

阜安門內北馬路

城隍廟位置在今蘭州東路北側30米處,東面緊靠供電公司大樓,是古膠城的地理坐標之一。


膠州城隍廟街廟會

大魚市街位置在今常州路西側,比華麗公寓南部、雲溪河北岸一帶,是膠城比較古老的海貨碼頭。

鎮海門外大魚市街集市

膠州天后宮位於膠州城東關大街,建於明末清初之際,也是由南方商船主們集資所建。

膠州天后宮

該天后宮的門前原有一座高大精美的牌樓,上面有清代膠州著名書法家冷文煒的題字。牌樓正面的題字是「威震咸孚」,牌樓背面的題字是「海不揚波」。

天后宮院內的牌樓

膠州天后宮正殿里懸掛著各式各樣的紙制「願船」,上有許願商賈的姓名。正殿兩側有二層廂房,院中築有戲台。每年盂蘭盆會時,天后宮戲台上連唱多場戲劇。遇有盛典時,則在廟門外再扎一座戲台,兩台戲對唱,熱鬧異常。該天后宮曾進行過多次大修,香火很盛。但是自青島開埠後,因為南來北往的商船多在青島口裝卸貨物,曾盛極一時的膠州海運業日漸衰落,膠州天后宮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了。

文昌廟位置在今福州支路西側、大同村居民區內,明代即有此廟。每年二月初三文昌會秀才舉人等讀書人上樓參拜。

文廟奎星閣,位於文廟大門外東南方

鎮海門裡大街遠處為北極台,右側為文廟大院

東關文昌廟

永安門位置在今常州路南頭與龍州路交叉口處。

永安門

同德門

墨河橋(轂輪子橋)位置在今徐州路東段苑家巷小區內,站在此橋遠望,水面平靜,二三垂柳,微風蕩漾,景色如畫。

轂輪子橋遠景

安樂橋位置即今膠州灣財富中心南側新安樂橋址。


雲溪河上的安樂橋

高板橋位置在今城隍廟西側正南雲溪河上,橋略呈弧形,解放後廢棄。

雲溪河上的高板橋

小橋位置在今蘭州東路供電公司大樓南端,又名「小珠橋」。

雲溪河上的小橋(小珠橋)

膠州火車站位置在今火車站往東約400米、膠州西路往北約300米處,火車站出入口的二層小樓上塑有「膠縣車站」四字。

膠州火車站

介亭遺址位置在今三里河街道辦事處城子村中心大街東頭,文革後介亭遺址蕩然無存。

位於城子村東的介亭遺址

北營院子又名「洋火公司」或「北大營」,位置在今膠州路北側、廣州北路鐵路橋洞處往北約150米左右,德國、日本殖民者曾在此駐軍。

膠城北郊的北營院子(德軍北大營)

德國占領期間的膠州知州羅志伸(任職期間1895年-1898年籍貫河南鄭州)及同僚們與德軍合影。 德國侵略軍於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11月14日侵占青島後侵入膠城,駐在城隍廟及太平街各貨棧。知州羅志伸對德軍殷勤接待。




德占時期的膠州

膠州知州張汝均(任職時間1911年宣統三年籍貫安徽祁門)及同僚們

宣統三年膠州知州張汝均與下屬

膠州第一郵政局:王局長和他的同事們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大清郵政建立.山東境內設煙台、膠州兩個郵界。隨膠州郵界的設置,膠州城估衣市街(今錢市街東北部)設膠州郵政局。 1912年,廢除大清郵政,建立中華郵政。於膠城內舊驢市街設立膠州郵政局。1913年膠州郵政局改稱膠縣郵政局。

1913年(民國2年),裁州為縣,州署改為縣公署,知州改稱知事。

北洋政府時期的膠州知事左起一:陳訓經(任職時間1918年10月-1922年3月籍貫福建閩侯)、楊團長、瑞伍、利安德、王郵差、和楊團長的小孩。

1945年8月19日,八路軍攻克膠州,膠州解放!

重新翻開這些老照片,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那雄偉的城樓,尋常的陌巷,林立的牌坊,古樸的民風,無一不在訴說著前輩的勤勞與智慧,描述著膠州文化底蘊的深邃與厚重。

本文內容源自網絡和文史資料,內容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9-m_msBmyVoG_1ZL47q.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