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50歲所寫行書,6行,55個字,放大5倍以後更精彩

2019-09-18   不二齋

黃庭堅50歲所寫得這幅行書作品,6行,55個字,放大5倍以後更精彩放大5倍以後更精彩。

《龐居士寒山子詩》

尚意書風的興起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變革,從唐代的「尚法」,追求法度的嚴謹,到宋代的尚意,注重書法家性情的表達,中國書法在藝術性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龐居士寒山子詩》

宋代尚意書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東坡、米芾和黃庭堅,這三家在宋代的出現,標誌著尚意書風發展到了頂峰,當今書法學習米芾和蘇東坡行書的較多,學習黃庭堅的較少對於黃庭堅,大多數人學習他的草書或者大字行書,其實黃庭堅的小字行書寫的也非常好。

《龐居士寒山子詩》

黃庭堅字魯直號涪翁、山谷,江西分寧人,治平三年進士,「蘇門四學士」之一,並且與蘇東坡並稱蘇黃,他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主要以行書和草書為主。

《龐居士寒山子詩》

黃庭堅40歲之前的行書水平相對於當時的大家並不是很突出,他自己也進行了反省,認為自己的書法「蓋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

《龐居士寒山子詩》

同時,他針對自己的問題,做了一些改正,加強了其書法點畫之間的起伏變化和粗細變化,在中宮收緊的基礎上,把筆畫寫的更加伸展,呈現出輻射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龐居士寒山子詩》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幅行書《藏鏹帖》是黃庭堅50歲時所寫,其行書風格已經成熟,整體看已經不平淡,放大5倍以後,更加精彩。

《龐居士寒山子詩》

這幅行書作品(如下圖),雖然全篇只有僅僅6行,55個字,但是其無論在用筆還是章法上都十分講究,值得借鑑,其書寫的錯落感也十分巧妙,整體行距大於字距,讓字和字之間的關係更加緊湊。

全篇只有4處連帶,第3行的「寶藏」、第四行的「如何」、「因為」,還有最後一行的「同年家」,卻讓整幅作品盡然一體,完全讓人感覺不到,其實整篇大部分字都是字字獨立,上下字的關係,大多數來自於作者巧妙的結構處理。

《藏鏹帖》

這其中就包括字體的大小、粗細,比如第一行的第3個字和第5個字寫得都非常小,尤其是第5個字,小到如果你不仔細看,都可能把它忽略掉,它比大部分字要小上三分之一,但是這種大小變化,我們卻察覺不出來,這就體現了作者的高明。

《藏鏹帖》

同樣,作者寫到了第4行,出現了兩行並排的情況,作者很聰明地把第二行做了「細化」處理,這一行有七八個字都比正常的字細一點,和其旁邊的一行產生粗細搭配,讓讀者有了更好的視覺感受。

《藏鏹帖》

像這樣的小的細節還有很多,都需要我們在臨摹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發現,然後消化吸收,利用到我們日常的書法創作中去,黃庭堅的這幅行書手札確實精彩,放大以後更精彩,喜歡黃庭堅書法的朋友可以拿來臨摹學習。

《藏鏹帖》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