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攝影師媽媽用八年把全家拍成了世界名畫,暖哭億萬網友

2019-05-11     手繪之家

最高級的曬娃方式

來自國外攝影師

Lucie Kruta

(露西克魯塔)

(文森特梵谷 - 花瓶與十二個向日葵,1888年)

七年前,露西迎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

誕下了自己的女兒

成功晉升母親後的她

超級愛曬娃

經常在朋友圈狂曬自己的寶貝

她曬娃曬出了高度

她把自己的萌娃

拍進了億元名畫里

網友紛紛表示:太美了

(戴著珍珠耳環的女孩,1665年)

(Frida Kahlo - 自畫像,1940年)


(禮帽的男人,1964年)

(Henri Matisse - Face,1951)

(Pierre Soulages - 繪畫1972年4月30日)

露西表示:「 我拍第一張女兒的照片實際上是一個巧合

女兒出生不久,我給她穿新衣服時

突然發現,女兒的穿著、還有衣服的顏色、造型

太像愛杜爾·馬奈的一幅作品了

於是,我就拿照相機模仿名畫,

給女兒拍的第一張照片 」。

(愛杜爾·馬奈,奧林匹亞,1863)

女兒不哭不鬧,拍照時,非常的乖巧

有時她給你一個眼神,就能讓我聯想到是誰的名畫

這是一種歡樂的拍照體驗

於是,露西開始決定模仿名畫

通過拍照方式記錄孩子們的成長

(巴勃羅·畢卡索,頭頂麵包的女子,1905)

(穿著白色連衣裙的Infanta Margarita,1656)

她設置了位置,燈光,背景和服裝

並創造了一些非常聰明,獨特的家庭照片

(如此超高的藝術造詣,一般人可能也會想不到了)

(羅伊·利希滕斯坦 - 「鏡中女孩」,1964年)

世界上最貴的名畫

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李奧納多·達·文西 的《蒙娜麗莎》

(李奧納多達文西 - 蒙娜麗莎,1503)

寶寶長大了一點,媽媽也越來越好拍

這張光線、顏色效果很棒、很漂亮

(Alfons Mucha - 秋天,1896年)

女兒的眼睛也越來越大,眼神很有殺傷力

神色莊重,跟露西配合很有默契

(路易-安東涅特·弗阿爾當的肖像)

哥哥這張光線、色彩、造型、眼神太完美了

重要的是這身穿著打扮

簡直太帥了

(一個戴著毛皮帽的老人的半身像)

孩子畫畫的彩色卡紙

居然能拼出飽含詩意的藝術大師的作品

( 鋼琴鍵湖,1905年)

戴著紅圍巾的男人像,被女兒的高顏值氣質給還原出來了

如果不看左邊的男人肖像

女兒這張更像極了名畫

( 一個帶頭的男人肖像,1433年)

寶寶比起原作中女子的嫻靜,多了些古典風範。

手指交叉緊握,簡直美呆

(一位女士的肖像,1455年)

從此,露西越拍越上癮

便走上了為女兒翻拍名畫人物的「不歸路」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8年時光轉眼共拍了三百多張「世界名畫」

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一起用手擺Pose,也很有韻味。

(奧德里希·庫哈尼克,手,2007)

(馬克·夏加爾,新娘,1950)

這些照片里,我們便能看出母親對孩子的關愛

以及它們所承載的親情與愛。

(薩爾瓦多·達利,冥想的玫瑰,1958)

布的褶皺雖然跟原畫不太像

但莊重感十足,極具有美感

(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1490)

2013年

寶寶越長越大,這張照片模仿了新藝術大師穆夏,

色調太美,滿屏粉色系,勾起了我的少女心

2014

這張光線感太強了

比原畫多了一些 「知識帶來光明」 的感覺。

(阿道夫·威廉·布格羅,讀書女孩,1877)

2015

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寶寶多了些女俠風範

拍時一直忍住沒笑,拍完後咯咯笑不停~

2016

寶寶裹著一身皮毛

根本看不出一個成熟女人和一個正在凝視的孩子

氣質超凡,高冷、驚艷

(毛皮裹身的女士,1580)

2017

(奧古斯特·馬克,抱娃娃的金髮女孩,1910)

2018

雖然寶寶沒有原作表現得那麼悲傷、

壓抑,但她似乎也有些心事。

露西拍的每張照片意義非凡

但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從攝影的角度看

有網友表示:照片千篇一律缺乏創新

也有網友評論:拍的太美了,

孩子的幸福快樂來自於家人的關愛

露西是個合格的媽媽

(埃米爾·史蒂文斯,讀書的少女,1929)

對於網友的評論,露西表示:希望自己像所有媽媽一樣,在孩子長大的同時鋪捉到她們的回憶。

當然,我跟別的媽媽不一樣,我並不滿意一般的快照,所以,我更喜歡用有趣和獨特的方式去挑戰。我想要一種與孩子聯繫的方式,並將拍照轉變為家庭活動。

這是一種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溝通方式,更是一種分享藝術和創造力,培養孩子成長的好方法。

等寶寶再長大一些,讓她翻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我還要給她們講述每幅名畫的故事。

Lucie Kruta偶爾也會和她的丈夫

創作歷史名畫,狂秀恩愛,秒殺朋友圈虐死單身狗

跟老公來一張恩斯特的親吻

(恩斯特·路德維希·基什內爾 - 親吻,1930年)

抽象派畢卡索的生活

(巴勃羅畢卡索 - 生活,1903年)

露西說道:拍照不一定非得去影樓,用這樣的創作方式能引起孩子、年輕人對藝術的創想,同時也能夠留下一份美妙的紀念冊。」 不覺得這樣的家庭照片很有意思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f_Q2wB8g2yegNDjK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