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11月29日,贛州市南康區公安局鏡壩派出所所長楊傳濱在回家途中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8歲。
11月30日0時30分
因搶救無效,楊傳濱不幸去世
生前最後14小時
他仍不知疲倦地在工作
8:30
根據扶貧工作安排,楊傳濱以工作隊長身份在鏡壩鎮政府參加脫貧攻堅推進會。
10:00
與鎮相關領導商討研判轄區糾紛調處方案。
12:00
立即趕赴掛點幫扶村,組織村委會工作人員與幫扶幹部開會傳達鎮扶貧工作會精神,部署下一步工作。
14:30
與連城村王會計仔細核對本村「邊緣戶」數據及情況。
15:30
在村幹部的陪同下走訪貧困戶鍾某(其兒子身患尿毒症)
16:00
回鏡壩派出所處理日常事務。
17:00
他回派出所處理工作後,又放心不下扶貧工作,與連城村第一書記商量下一步工作計劃。
17:30
楊傳濱感到胸悶,考慮前一天義務獻血檢測出血壓偏高,身心疲憊,於是向村第一書記請假回老家休息1天,準備次日去醫院檢查。
22:30
突發心梗搶救無效,於次日凌晨0時30分去世。
這只是楊傳濱11月29日的工作還原
鏡壩派出所民警和鎮村幹部表示
他幾乎天天如此
特別是近段時間更是連軸轉
不知道多少個周末
在村所之間來回,就是難著家
聞知噩耗,南康區公安局有關領導連夜看望慰問民警遺孀,協助做好善後事宜。
楊傳濱去世的消息令人悲痛
他每天工作的身影歷歷在目
他的辦公桌、他的工作筆記
他的一言一行
仿在昨日,卻如隔世
11月28日他發完一條朋友圈
沒想到竟是生死訣別
11月25日
善良正直的楊傳濱感嘆命運不公
還在朋友圈為生病同學籌款
前段時間,
新華社的一名資深編輯也因
突發心梗去世
我們都知道,
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血脂,
以及冠心病家族史是心梗的危險因素,
這些人群更容易被心梗盯上。
但我們忽略了的是:
「現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就是過度勞累,壓力增大,過多熬夜。40歲至60歲的中青年男性是心梗易發人群。腦力勞動者平時活動少,如果長時間高強度腦力活動,也容易發生心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明教授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12個心梗徵兆,要當心!
說到心梗,大家都知道胸前區疼痛、大汗淋漓是典型症狀。但有些情況並不起眼,卻可能是心梗。人到中年,一定要了解好這些信號,以防萬一!
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總結出了十二個心梗容易被忽視的徵兆。
心梗預兆一:胸口被膠帶纏繞
胸口感覺被膠帶纏繞,或有一種被束縛感,要當心是心梗的預兆。
心梗預兆二:雙耳突聾
雙耳突聾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關係。在張健醫生接觸的心絞痛患者中,有很多都會出現聽力下降,有的雙耳嗡嗡響,術後馬上症狀消失。所以,聽力突然下降,是心絞痛的一個早期症狀。
心梗預兆三: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確實存在牙病,特別容易誤診漏診。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問題。
心梗預兆四:頭暈
高危人群經常頭暈,或長期頭暈,要小心是心梗的徵兆。
心梗預兆五:腳底疼痛
張健醫生遇到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腳底疼痛。腳底針刺一樣的疼痛,也是心絞痛的一個表現。這種症狀雖然不多見,但是千人千面,心臟報警的途徑也是千變萬化。
心梗預兆六:肩胛骨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女性患者,肩胛骨好像漏風一樣,絲絲地疼痛。機緣巧合發現心血管問題,治療後不疼了。
所以,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這可能是心梗的徵兆。
心梗預兆七:左上肢無力
左上肢無力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患者表現就是左側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難受,酸脹,有的使不上力氣,檢查發現是心肌缺血。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改善之後,症狀很快消失。
心梗預兆八:左腿酸麻脹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女性患者,術前幾個月左腿一直酸麻脹疼,針灸拔罐都沒什麼用,結果手術改善心血管問題後,腿不疼了。
所以左腿酸脹這個症狀,可能也是心梗預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脹痛,對於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血管問題。
心梗預兆九:頭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位老年女性,活動走路就會頭疼,後腦勺疼。直到發現右冠出現嚴重狹窄而且鈣化,處理後頭痛就消失。
可見,高危人群伴有頭疼的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心梗的徵兆。
心梗預兆十:突然變懶、乏力
這個症狀在高齡老人當中比較常見。沒有其它不適,唯一的感覺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動,犯懶,這時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問題。
心梗預兆十一:臍周疼痛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50歲左右的患者,早晨遛彎回來後肚臍周疼,以為是鬧肚子,但疼的卻越來越強烈。到醫院後,醫生結合天氣寒冷、體溫不高、年齡和症狀,查心電圖發現心梗。血栓抽吸手術後,臍周疼痛就消失了
所以臍周疼痛,對於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梗前兆。
心梗預兆十二:睜不開眼睛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中年男性,8年睜不開眼睛。結果檢查心臟後發現心衰,前降支堵了99%。馬上手術通開血管後,眼睛能睜開了。
雖然無法考證心臟缺血和眼睛之間的關係,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睜不開了,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臟。
10個危險時刻,心梗易發生!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第三醫學中心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在文章中說,根據臨床案例,發現急性心梗有10個「危險時間」。尤其是高危人群,比較容易在這些時刻發生:
1. 如廁時刻
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甚至可較平時翻一番,這都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廁時切忌用力過猛,大便不順暢時,可通過藥物等方式輔助排便。
2. 洗澡時刻
洗澡時全身血管擴張,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洗澡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時間不宜過長。
3. 酒席時刻
酒精會引起大腦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並可誘發心律失常。對於心腦血管疾病者則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或急性心梗。
4. 打牌時刻
打牌、下棋時久坐不動,情緒突然激動時,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心肌缺血。
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進行打牌、下棋等娛樂時,適當起身活動,利於血液循環。
5. 看電視時刻
長時間看電視會使情緒激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致使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建議睡前看電視別超過半小時,不看內容過於刺激的節目。
6. 游泳時刻
游泳時受到涼水的刺激,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出現冠狀動脈缺血而誘發心肌梗死。
建議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進行游泳鍛鍊前做好熱身,完全活動開身體,同時要選擇水溫適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溫的刺激;冠心病患者最好別游泳。
7. 吸煙時刻
吸煙會促使動脈硬化,也會增大心梗的危險。另外,吸煙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閉塞,發生心梗。建議所有人都能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者儘早戒煙。
8. 晨起時刻
早晨起床,人從「半休眠」狀態甦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這就是專家廣泛認同的「魔鬼時刻」。所以,晨起最好在床上活動四肢後再緩慢坐起。
9. 鼾睡時刻
睡覺時「打呼嚕」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高發性疾病,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況下,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還會誘發急性心梗。建議睡覺打呼嚕的人儘早治療,排除風險。
10. 悲傷時刻
悲傷情緒無法排解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降低心臟泵血功能,進而引起如心痛、氣短和休克等症狀。建議保持心態平衡,切忌過喜過悲。
懷疑心梗,儘早呼叫120!
最後,《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提醒,在發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狀(胸痛)後,應儘早呼叫「120」急救中心、及時就醫,避免因自行用藥或長時間多次評估症狀而延誤治療。
楊所長,一路走好!
願天堂沒有疾病!
來源:贛州公安
編輯:晚妹 校對:劉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陳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