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個充滿幸福感的美麗海濱城市,不是珠海,竟然是汕尾?

2021-04-23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有個充滿幸福感的美麗海濱城市,不是珠海,竟然是汕尾?

關於廣東汕尾,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天上水晶宮,地上海陸豐。這「海」指的是汕尾轄區的海豐縣,「陸」指陸河縣,「豐」則代表陸豐市。

不知道有多少遊客是為汕尾的美食和美景而來。這座美麗的城市,與廣東省內的汕頭、深圳、惠州和揭陽相鄰,與福建是鄰居,曾被譽為「小香港」。

汕尾城區海濱路有個輪渡碼頭,距離香港僅80海里。1978年至1980年的時候,汕尾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塊,但香港人卻可以拿到70塊錢一個月,大量的汕尾人從這裡乘坐小舢板偷渡去香港。他們從晚間出發,第二天才能到達。偷渡成功的去香港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而沒有成功的人,則面臨著拘留和罰款的後果。

這種偷渡的經歷,在汕尾人的記憶里並不陌生。只是,若干年後,香港人倒常常來到汕尾定居、度假,而汕尾人身上無時無刻流露的幸福感,則讓人有一種風水輪流轉的感覺。

汕尾市有著幾百公里的海岸線,長度居廣東省第二,還有著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的美稱,光是海島便有800多座。這裡海鮮物產豐富,說到吃海鮮,汕尾人一向敢為天下先。

據說汕尾人對吃海鮮很挑剔,懂行的吃貨,為保持海鮮最佳鮮甜口感,會將打撈上岸的海鮮馬上下鍋。對於撈上岸又養起來的海鮮,吃貨嘗上一口就能估出個養殖的大概天數來,實在令人嘆服。

到汕尾,必須要吃海鮮。我們這次到汕尾旅遊就趕上了個好時候。

每年清明節前後,是海鮮最肥美的時候,也是吃紅心蝦姑頭的季節,若是錯過了這個時候便只能等明年。紅心蝦姑頭外形像皮皮蝦,卻長著龍蝦的肉質。個頭大,肉質鮮美,廚師可以像加工龍蝦那樣加工蝦姑頭,一分兩半,蒜蓉清蒸,著實鮮甜肥美。

汕尾有很多漁村,至今住著許多疍家人。疍家人對美食的追求始終保持著最樸素的本心。一道味道濃郁的鼎仔雜魚又香又好吃,各種魚的鮮味充分混合,肉質潔白,魚刺少,吃起來味道極贊。

汕尾幾乎人人都知道一道菜:明爐家鄉煲。這道菜材料豐富,將魚丸、墨魚丸、腐竹、茨菇、海鱔……等等材料製作成煲,據說這是所有汕尾人記憶中家鄉的味道和媽媽的味道。

魚丸Q彈爽滑,秒殺鄰市汕頭鼎鼎大名的牛肉丸,茨菇軟糯清甜……吃的時候用爐子小火煲著,越吃越有味道。

汕尾的海膽是實打實的實在,將海膽與雞蛋、粘米粉、糯米粉混合均勻,製作成一道金沙海膽粿。不僅色澤金黃,而且每一口都能吃到海膽。這種做法不僅使海膽味道濃郁還很Q彈。非常與眾不同。

在汕尾,絕對不會發生海膽雞蛋羹找不到海膽的奇葩事。

肥美的海鮮,必定有一種最好的做法使其保持原滋原味的鮮甜。像沙蝦,一定是白灼的。享用的時候,蘸上點醬料或者直接就素吃,那種海鮮的鮮味,瞬間便能在口腔內縈繞。

帶膏的瀨尿蝦,只只爆膏;6頭的鮑魚,又韌又彈;還有鹽焗蟶子,一隻只整齊地擺在鹽盤上,剝開的時候,蟶子肉里還流著鮮美的湯汁,原汁原味,令人吃完忍不住吮指。

我們趕在休漁期前來到汕尾,不能不說是極其幸運,每日都能大飽口福。

在汕尾跟當地人打交道,總感覺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有一種滿滿的自豪感。汕尾有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濱海湖------品清湖。每到夜晚,湖邊便熱鬧非凡,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遇到周末或節假日,湖邊就會表演汕尾的非遺項目:白字戲和汕尾漁歌,觀眾可以免費在這裡觀看。

據說汕尾人最初是從福建遷徙而來,元末明初,有一種叫白字戲的稀有劇種傳入了汕尾。白字戲是汕尾地方傳統戲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汕尾人將其改編為用本地方言演繹的劇種,用來講述本地的民間小故事。因此,來汕尾旅遊,聽白字戲,是了解汕尾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還有汕尾漁歌,是漁民在生活和勞動中所唱的民歌。以前疍家人製作漁網的材料是一種麻料,姑娘們邊織漁網邊唱歌,很是動聽。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不過,更加吸引我們的是疍家姑娘們戴在身上的飾品。

她們的頭上、脖子上、手腕上,甚至腳腕上都戴著金銀或者玉石,據說最隆重的時候是結婚的時候。一般都是祖傳。像其中一位姑娘脖子上戴的項鍊,由袁大頭製作的花兒鑲嵌著瑪瑙,是祖輩從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一代傳承一代。

簡直是把上一輩的愛一直穿戴在身上,時時刻刻感受著。

有時候,我便在想,這是不是汕尾人時刻感覺幸福的其中一個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