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
會
聲
音
市「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是什麼?他們會討論哪些熱點問題?今天,小亳就為大家帶來部分代表委員的聲音,一起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
市人大代表孫芬芬:
補齊衛生院基礎設施短板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力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為遏制疫情在基層的擴散蔓延發揮了基礎性作用。但也應看到鄉鎮衛生院的短板,進一步補齊鄉鎮衛生院服務的短板。」市人大代表孫芬芬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來自醫療領域的代表孫芬芬觀察到,鄉鎮衛生院疫情防控能力薄弱,沒有標準的發熱門診,或者雖設有發熱門診,但設備少、人員能力不足,對發熱病人的初篩和鑑別診斷缺少能力。
鄉鎮衛生院是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單元,是廣大農村地區傳染病疫情檢測的第一道觀察站。孫芬芬建議,要加大投入,強化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設置規範的發熱門診, 配備獨立的診療室、觀察室、藥房(櫃)、專用廁所(衛生間)等。同時,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特別是鄉村醫生隊伍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醫技水平和服務能力。
「
市人大代表王全華:
要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
「最近一段時間連續乾旱,對小麥生長產生很大影響,尤其小麥生長灌漿期對水分需求大。因此,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至關重要。」 市人大代表王全華說。
王全華介紹,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僅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需要。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要以高標準農田為主戰場,強化規劃布局,提高建設標準。」王全華建議說,要轉變觀念,做好以抗旱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注重社會效益,將農田水利建設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的關係,處理好水利建設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係,處理好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同時,加強工程管理,提高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質量。
「
市人大代表孫建強:
加強優質糧食功能區建設
」
近年來,我市糧食生產取得了輝煌成績,單產、總產位居全省前列。「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市場需求由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因此,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生產迫在眉睫。」市人大代表孫建強說。
為確保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孫建強建議,要加強優質糧食功能區建設,在優質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強化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推廣新品種種植,實施良種補貼,保證糧食品質和產量。
孫建強介紹,在優質糧食功能區內還應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建立農技專家指導鄉鎮、農技人員聯繫大戶制度,以點帶面,提高優質糧食關鍵技術到位率,切實解決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問題。
「建設優質糧食功能區,不僅有利於開展耕、種、管、收全程農事託管,做到整地、施肥、播種、田管、收穫的有效統一和作物生長發育一致,還有利於統一技術指導和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應用,減少種地成本,促進農民增收。」孫建強說。
「
市人大代表王洪彪:
加強中藥製劑的推廣使用
」
「我市作為中醫藥大市,具有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傳統和豐富的地產中藥材,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縣級醫院中藥製劑的推廣使用。」市人大代表王洪彪說。
王洪彪介紹,中藥製劑具有品種多、批量小、配製快速、價格低廉、臨床適用性強、供應方便等特點。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藥製劑參與治療的全過程,「外防內護」助力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全市把支持中醫藥發展作為深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初具成效。王洪彪建議,要進一步優化和規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備案管理,在政策上對中藥製劑給予支持,提高縣級醫院中藥製劑的使用率,尤其是縣級醫院作為省、市級醫院的醫聯體成員單位,建議將省、市級醫院獲得批准文號的中藥製劑,通過委託的方式,在縣級醫院生產並臨床使用。
「
市政協委員侯懷奇:
推進中醫藥進社區服務
」
「中醫藥進社區,不但可為群眾身體健康保駕護航,緩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也是加快推進中醫藥發展的有效途徑。」市盲人按摩學會會長、渦陽縣恆康按摩職業培訓學校校長侯懷奇說,中醫多採用望聞問切的診療手段,不需要大型醫療器械,最適合開展進社區醫療服務。
為此,侯懷奇建議,將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逐步加大中醫藥報銷比例;建立以大中型中醫院為依託,區縣級中醫院為紐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地的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同時把轄區內影響力較大的中醫診所納入醫療報銷的範疇;建設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示範中心(站),在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中醫、中西醫結合預防治療方案,對老年病、慢性病、常見病能夠提供中醫診療服務;擴大中醫藥診療範圍,鼓勵中醫特色診所充分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拔火罐、敷貼、刮痧、熏洗、艾灸、亞健康調理等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相關服務,為群眾診療提供便利。
「
市政協委員李倩:
要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
」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茁壯成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因此,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市政協委員李倩表示。
李倩告訴記者,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面對求學、成長和生活,如今的青少年一代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以及傷害案件的逐年上升,這個嚴峻的問題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不容忽視。儘管很多學校都建立了心理諮詢室,但往往由於缺乏師資等原因而被閒置。
她建議,充分利用好學校心理諮詢室,組建心理諮詢公益團隊定期到學校進行服務。同時,她還建議在學校開設情緒管理和心理課程,全面服務青少年心理健康,並在此基礎上整合社會資源,教育部門、各青少年協會應聯合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或者形成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方合力,為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
「
市政協委員趙奇見:
加強道路暢通工程建設
」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車數量及非機動車輛劇增,給我市的交通通行帶來了嚴重的交通擁堵,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個城市經濟發展活力。因此,我覺得加大城市道路暢通工程力度勢在必行。」市政協委員趙奇見告訴記者。這次兩會上,他帶來的提案和「城市道路暢通工程」有關。
關於「暢通工程」,趙奇見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要超前謀劃,齊抓共管,標本兼治,建立有效管理機制。他建議在市區魏武大道、希夷大道等主幹道全路段設立公共運輸專線,高峰期讓公交車輛優先通行。有的路段中,行人不看車直接跑步過路,快遞小哥、老年人、學生等騎電動車不減速通過,極大增加交通隱患。可在這些路段設立禮讓行人通道的基礎上,設置行人手按交通信號裝置。他還建議,取消交通高峰期道路的左轉及掉頭設置,以保障道路暢通。
「
市政協委員康紅:
構建新政社互動格局
」
「與傳統體制內組織相比,社會組織通常資源短缺、結構鬆散、人才缺乏、規模較小,與其強大的社會動員和組織力形成明顯反差,亟須構建新的政社互動工作格局,為社會組織發展注入生命力。」 市青少年關愛協會會長、泓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康紅說。
目前我市共有社會組織近2000家,市青少年關愛協會作為其中一員,自成立以來,圍繞文明創建、環境保護、扶貧濟困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組織開展活動150餘次,動員社會力量捐款捐物160餘萬元,覆蓋困難青少年7000餘人次,打造了「萌芽的天使」「益路童行」「情暖童心」「圓夢大學」等品牌項目。
康紅建議,應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力度,對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公益慈善、行業管理等公共服務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社會組織購買;通過評選表彰、扶持發展等激勵措施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各種資源的對接和供給,引導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亳州晚報
編輯: 丁靜審校:張珍審核:鄧傳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uS4FXIBnkjnB-0zRn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