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書勢」與「意境」

2019-08-18   不二齋

論中國書法的「書勢」與「意境」,書法之「勢」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中「意境」。

在中國古典文化的語境中,「勢」既含有深厚的哲學積蘊,又得到藝術實踐的廣泛支持,中國古代藝術領域的各個門類幾乎都有造「勢」的傳統,書法藝術對於「勢」又尤為倚重,不二齋認為書法之「勢」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中「意境」範疇。

意境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用心靈去觀照外界對象(包括藝術對象),在把握和領會對象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像,在積極的思想意識領域裡創造出新的意蘊和境界。它是中國傳統美的核心範疇,是中國藝術的獨有術語。書法藝術通過點畫的組合變化,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質上升到一種無限的境界之中。意境的有無是書法藝術高低的標尺,有意境,則成高格;無意境則為書奴。

勢」是一種抽象的精神載體,是意境的外化,它在物質載體——漢字點畫的布局中得以體現,在審美主體的觀照中得到再現,它貫穿於書法創作和欣賞的始終。千百年來,在「勢」的連接下,書法創作和欣賞活動才構成了一個前後相繼的完整過程。書法藝術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只能通過點畫書寫、字形結構、章法布局來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從優秀書法藝術家的創作經驗來看,書法的意境美蘊含在作品的內容、點畫、章法墨法即「勢」的傳達之中。書法的意境之美含蓄於內、隱而難辯、似有若無、虛實相生,以此表現藝術家所創造的閃耀著宇宙人生真諦的藝術形象。欣賞者超越了這個藝術形象,在一種純粹的精神活動中獲取了自由的存在,從而馳騁於藝術形象帶來的巨大自由之中!

書法的意境常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因此,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常常採用形象化的比喻,或比擬於自然景物,或借之於詩文的風格人物特質來比況。王羲之的書法如「同夫撥雲睹日,芙蓉出水」、「清風出袖,明月入懷」(李嗣真《書品後》);再如王羲之書《黃庭經》表現出「神遊飄渺之思」;楊凝式《神仙起居帖》表現出「飄然超脫之意。」

季伏昆先生在《中國書論輯要》中認為,「勢是書者在藝術創作時處理各種矛盾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勢能。」書法之「勢」使審美主體能產生強烈的心理效應,進入書法創作主體營造的意境中,這是創作追求「勢」的根本原因。在藝術活動中,「勢』能夠吸引、控制、啟動和強化欣賞者的感性思維活動,它不僅造成一定的藝術氛圍,還能促成或導致欣賞者產生相應的心境:或閒適從容,或激昂動盪,或虔誠篤敬……「勢」展開過程的疾徐、收放、開合、隱顯、集散、奇偶等方式表現出種節奏感,它們衝擊並影響著人的生理和心理節律,「勢」的構結和展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能激發和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

勢」的心理效應中包含著一種「場」效應在內,書法的筆勢往往是「絕而不離」的,運筆的墨跡雖斷卻氣脈屬連;繪畫中也常是分斷對峙中見出照應和承續,空白處猶有豐富意蘊;音樂與文學亦然,無聲之處可勝似有聲,言已盡而餘味無窮。

書法作品中創作主體以筆墨點線巧妙地分割紙面的空白,使有墨處呈現牽絲、仰俯、向背、疏密、長短、參差等變化之美。空白處浩渺無際,蕩漾著一股靈虛之氣,蘊涵著無窮的意象即「象外之象」,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質,進入一種無限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給欣賞者的是自由想像和馳騁情感的心理空間。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到「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中國古代美學中所推崇的「境界」,從詞源學上來看,是從佛家典籍引申而來的。佛教之「境」在於超越於此岸走向彼岸世界,在書法上即是超越於書之形式走向意境的彼岸。「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意境的審美效果就是要有韻味,「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言有盡而意無窮」。

書法藝術的真諦不僅在於反映客觀世界,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主觀精神。在中國書法藝術中,只有發自創作主體真實的感性衝動,才能催發出人類文化意識照耀下絢麗無比的生命之花。書法意境的創造最終取決於書家的思想感情、審美理想,因而我們可以從書家特有的漢字藝術造型和作品意境中窺探出他的審美趣味——儒雅與庸俗、雄健與嫵媚、蒼勁與秀潤、豐實與空靈等等。黃庭堅《論書》說:「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賢之學,若其靈府無程,致使筆墨不減無常逸,只是俗人耳。」這就要求,書家應該有信仰、有道德,並有深厚的「聖賢之學」的基礎。

清梁同書《頻羅庵論書》云:「寫字要有氣,……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高下、欲整,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書家的主體精神和創新精神,這兩者在很多時候都是緊密相連的。當王羲之、張旭、懷素等書家下筆縱橫揮灑時,策動他們的是自由表現自我情感的慾望,他們寫的是胸中逸氣」,是一種極富創造力的生命行為。這種行為伴隨著他們主體意識的覺醒而產生,並涌動著他們強烈的自我成就感,他們為自己和歷代欣賞者創造了一個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和休憩、超越於一切物質世界之上的精神家園。

圖:近代著名書法家溥儒楷書對聯書法

文:不二齋孫賓旭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