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樺甸 | 鄉村振興夢 鏗鏘樺甸行

2019-08-22     樺甸發布

媒體看樺甸



《江城日報》 8月20日 8版

這是一場改革振興的榮光之戰!

這是一次激盪人心的喜悅耕耘!

這是一曲追風逐夢的時代交響!

近兩年,樺甸市緊跟國家戰略導向,緊隨振興發展步伐,緊抓產業融合規律,緊扣農民美好願望,搶抓機遇、開拓奮進,揚鞭催馬、砥礪前行,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金城大地徐徐展開。

「上半年,樺甸市預計實現一產增加值5.02億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1元,同比增長5.9%。」該市農業農村局給出了這樣一組經濟數據。

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這份「穩定增長」的成績單顯得尤為可貴。

對於過去的作為,這是實踐成果、客觀肯定;對於未來的行動,這是信心之源、方向所在。

數據是「冷」的,行動是「熱」的。在鄉村振興的答卷上,僅看統計學意義上的「冷」的數據顯然不夠全面,因為那一項項「熱」的行動或許還只是剛剛播下的振興的種子,所喚起的振興的群眾精神才是真正可貴的,所形成的振興的後續效應才是值得期待的。

深入地解剖數據,不難發現:鄉村振興,最離不開的還是產業興旺。樺甸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差異化上下工夫,在品牌創建上謀出路,在龍頭帶動上求突破,做大特色,壯大規模,擴大融合,特色產業能夠實現蓬勃發展,全新引擎可為農民增收導航,鄉村振興因此充滿強大活力。

經過涵養,截至目前,樺甸市已經培育食用菌、棚膜蔬菜、林蛙、紅果、灰蘇子、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種植專業村35個;打造苗木、甜糯玉米、黃牛育肥示範鄉鎮各1個;形成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24個、地理標誌產品認證2個。

注重以農業產業化龍頭為抓手,樺甸市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集群。在全市40多戶省市級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不斷完善,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促龍頭的良性循環。2018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2億元,長白山林特產品生產基地規模效應進一步提升。

在產業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樺甸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三產融合、農旅結合、業態聚合。如今,八道河子肇大雞山田園綜合體到訪者絡繹不絕;集餐飲服務、住宿、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休閒農業企業——過億酒莊正式進駐;「白樺花海田園山鄉、森林休閒度假勝地」,成為蘇密生態旅遊特色小鎮的真實寫照;民俗村寨、花海、休閒農業園、白樺風景區遙相呼應,勾勒出獨具特色的田園風光。

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工程中,打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是永恆主題。樺甸市始終將城鄉環境整治作為重頭戲,在環保攻堅上持續發力,全力搶占綠色崛起制高點,打造環境升級加強版。

「綠色」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為生態振興築牢根基。

總投資1.1億元的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運項目率先啟動實施,農村垃圾基本做到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在輝發河(樺甸段)建立河道實時動態監控系統,對周邊環境衛生、水域岸線管理、堤防安全等方面進行全程動態監測。在全省率先實施農藥包裝廢棄物統一回收,採取專業化定期歸集、無害化集中處置,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綠色」示範工程有效開展,引領當地生態全面振興。

重點推進18個綠色示範工程,先後打造了15個生態宜居示範村莊、153個環境整治提升屯和1530戶美麗庭院。投入資金1500餘萬元,組織開展了庭院綠美、村屯綠美、河岸綠美和公路綠美「四綠」行動,實現了戶在林中、村在綠中、人在花中。將五樺、樺輝沿線2個鄉鎮19個村37個社整體打造成具有山水特色、風格統一的北方村落民居,並輻射延伸周邊村屯連片成帶,形成了點上有特色、線上有亮點、片區有文化的美麗鄉村示範帶。

「綠色」整治行動深入實施,生態振興走進每一個角落。

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780萬元,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整治環境服務經濟發展的綜合效應不斷凸顯。

「四好農村路」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僅僅是民生路、富民路,更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路。

在此方面,樺甸市尤為不遺餘力。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近兩年投資3.6億元建設農村公路414公里、橋樑55座,綠化美化261公里。156個行政村通公路硬化率100%。堅持樹形象強功能,投入資金2878萬元,實施門市牆體粉刷、商戶牌匾規範等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各鄉鎮區內全部達到「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潔、環境美」標準。堅持便出行惠民生,紮實有效開展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共整合、延伸客運線路31條,使城區直接輻射鄉鎮及村屯的客運班線由原來的81條326個班次,發展到現在的112條540個班次;公交化營運輻射到51個行政村、260個自然屯,受益人口近30萬人——一條條農村水泥路,上通公路主幹線,下連農戶千萬家,匯成人流物流的大通道、農村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在樺甸鄉村奔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大道上,黨旗獵獵,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鄉村振興核心靠黨建,關鍵要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為農民的『三農』服務隊伍。」樺甸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黨建成為一種重要引領,始終貫穿樺甸鄉村振興始終。他們創造性推行鄉鎮領導班子成員「黨建+」包村工作模式,通過黨建+脫貧攻堅、黨建+產業興旺、黨建+美麗家園、黨建+人才培育、黨建+特色工作,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列為鄉鎮領導班子成員「黨建+」包村工作重要內容,抓黨建促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通過加強考核推動,組織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設台打擂,激發鄉村幹部內生動力,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上半年,全市156個村共發展集體經濟項目493個,預計全年收入1750萬元。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摸底排查出有前科劣跡的132名村幹部進行清除,一系列舉措有力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

無數的心血和汗水遍灑鄉村熱土,那蘊含的美好心愿、那承載的溫暖渴望,如今已經幻化成了五彩蝴蝶,在新時代的陽光普照下輕舞飛揚,將一個個關於鄉村振興的美麗故事定格在樺甸的記憶天空。

觀照當下,思接未來。

在鄉村振興的拉動下,樺甸欣然亮出了她新的面孔——新型能源強市、健康產業基地、生態旅遊新城!

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牛牧業帶動近4000戶農戶共同發展肉牛養殖致富。

花海項目有效帶動樺甸鄉村旅遊熱。

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樺甸市文化館副館長康梅花在全市民間畫骨幹作者創作培訓班中創作輔導。

省農民文化節在樺甸舉行。

田穀有機食品扶貧項目樺甸整市推進,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動能。

樺甸「黨建+」包村工作深入開展,有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圖為友誼花海種出了「永遠跟黨走」字樣。

(江城日報記者 李偉洪 通訊員 武鈺洪)

樺甸市網際網路信息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rggvGwBJleJMoPM2q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