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農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價格漲幅有限

2020-01-15     農視網

1月15日(周三)下午3時,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副主任寧啟文主持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王俊勛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回顧2019


2019年以來,在農業內外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衝擊下,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加大,但市場供給總體充足、價格漲幅有限,品種間走勢分化明顯,呈現「一穩、一漲、一波動」特徵。

「一穩」是指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生產穩、庫存足,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繼續發揮農產品市場「壓艙石」作用;

「一漲」是指豬肉市場供給偏緊、價格漲幅較大,帶動畜禽產品價格總體走強;

「一波動」是指水果、蔬菜價格前高後低,受不利天氣影響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但總體仍符合季節性規律。

從主要品種看:

稻穀、小麥:生產穩、庫存足,價格有所下跌。2019年稻穀、小麥生產一減一增,口糧總產量保持穩定,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市場價格偏弱運行,新糧上市後小麥、早秈稻、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陸續啟動。12月份,晚秈稻、粳稻市場收購價分別為每斤1.20元、1.32元,同比跌6.3%和7.7%;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普通麥、優質麥價格分別為每斤1.18元、1.24元,同比跌4.4%和6.5%。

玉米:產需有缺口、庫存仍充裕,價格小幅波動。受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影響,2019年玉米面積略減,但主產區氣象條件總體好於上年,玉米產量增1.4%。受生豬產能下降影響,豬用玉米飼料消費減少,但肉禽等替代品飼料消費增長明顯,玉米飼料消費總體小幅下降。玉米深加工新開工項目增加,工業消費剛性增長。2019年玉米產需缺口在500億斤左右,但由於庫存水平較高,玉米供需關係仍保持平衡偏寬鬆的格局,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秋季新玉米上市後華北、東北主產區價格小幅回落。12月份,玉米產區批發價每斤0.92元,環比跌1.2%,同比跌2.8%。

大豆:進口繼續減少,價格以穩為主。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大豆進口小幅下降,進口來源向巴西、阿根廷進一步集中。1-12月,青島港口大豆進口到岸稅後價先跌後漲,在每斤1.55元—1.65元區間小幅波動。12月份,山東地區中等豆粕出廠價每噸2930元,環比跌4.4%,同比跌2.2%。國產大豆產量繼續恢復增長,市場購銷兩旺,價格穩中走強。

豬肉:生豬產能年底前逐步恢復,價格持續上漲後有所回落。2019年以來,受豬周期、非洲豬瘟疫情、部分地區不合理禁限養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產能下降較多,豬肉市場供給持續偏緊,價格漲幅較大。10月份以來,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生豬穩產保供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落地,養殖場戶增養補欄信心增強,全國生豬生產止降回升,市場預期趨穩,豬肉價格有所回落後保持總體穩定,12月豬肉批發均價每公斤43元左右。受豬價上漲帶動,牛羊禽肉、禽蛋、牛奶價格總體走強,但這些產品生產增加較多,市場供給充足,漲幅明顯低於豬肉。

展望2020


展望2020年,我國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供給總量仍相對寬鬆,生豬產能有望逐步恢復,市場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具有較好的基礎,全年農產品價格水平漲幅有望回落,但部分品種階段性波動風險需密切關注。

農業農村市場信息領域重點工作


唐珂介紹,2019年12月25日,農業農村部召開了全國農業農村市場信息工作會議,部署了明年及未來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市場信息領域的重點任務:

加快啟動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重點開展好100個試點縣建設任務。

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今年要完成覆蓋80%行政村的目標。

強化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4月20日組織召開2020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揮好數據對管理和決策的支撐作用。

全面加強品牌建設,做大做強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力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辦好茶博會和農交會。

加快推進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

抓好都市現代農業建設,繼續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

精心組織實施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力爭在精心組織實施一年後,讓豐收節成風化俗,具有持續強勁的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

據唐珂介紹,經國務院同意,2019年12月16日,農業農村部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主要思路是,改造提升全產業鏈,建立適應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促進農產品順暢銷售、優質優價,解決好小農戶對接大市場難題,助力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現場記者提問摘選如下:

Q:

農視網記者:

2019年我國大豆繼續增產,請問近期大豆市場行情如何?下一步會有怎樣的變化?

A:

唐珂:

我國國產大豆以食用為主,蛋白含量高,與進口大豆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兩個市場。先說說國產大豆。去年國家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國產大豆面積擴、產量增、品質優,新豆上市後加工企業、貿易商積極入市收購,農戶銷售進度快,市場呈購銷兩旺格局,價格穩中有漲。

2019年12月,黑龍江國產食用大豆平均收購價每斤1.81元,環比漲2.4%,同比漲1.5%;山東國產大豆入廠價每斤2.11元,環比漲1.5%,同比漲5.1%,小幅上漲;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主力合約收盤價每斤1.71元,環比漲3.0%,同比漲6.5%。再來看進口大豆。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以來,我國自美國大豆進口減少,自巴西等國大豆進口增加,進口大豆市場供給有保障。據海關數據,2019年1-11月累計,我國進口大豆7904萬噸,同比小幅下降4.0%,其中自巴西進口占比67%。預計2020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將有所增加,能夠滿足生豬產能恢復後的豆粕需求。

綜合來看,2020年無論是國產大豆,還是進口大豆及下游豆粕、豆油,市場價格都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Q:

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春節就要到了,您能不能介紹一下豬肉供應形勢?豬肉價格能否保持平穩?

A:

王俊勛:

春節是咱們百姓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豬肉消費高峰,所以保障好春節期間豬肉等「菜籃子」產品供應十分重要。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千方百計加快生豬生產恢復和發展,增加市場供應。

從12月份的監測情況看,一些養豬場戶前期存欄的肥豬開始集中出欄上市,12月生豬出欄環比增加14.1%,出欄平均活重達到前所未有的128.5公斤,綜合測算,豬肉產量將增加17.1%;從消費監測數據看,12月份集貿市場豬肉零售交易量環比增長11.7%。雖然供需兩方面都在增加,但豬肉供需矛盾有所緩和。

據我們了解,目前存欄的大豬還有一定數量,春節前將逐步出欄,一些屠宰加工和流通企業的庫存正陸續出貨,政府儲備和進口豬肉也在陸續投放,加上南方做臘肉、北方殺年豬的高峰期馬上就要過去,這些積極因素都不支持春節前豬肉價格進一步上漲。據調查,一般情況下春節後豬肉消費會有所下降,我們預計春節前後豬肉供需總體是平穩的。從價格變化看,近10年來每年1月上旬生豬和豬肉價格漲多跌少,呈現7漲1平2跌的特點。今年的情況跟正常年份同期價格變化規律大致相同。另外,2019年牛羊肉、禽肉、雞蛋和牛奶生產全面增長,按檢測數據初步測算,禽肉產量增幅在15%以上,牛羊肉產量約增長3%左右,雞蛋產量增長5.7%左右,這些產品市場供應充裕,這既一定程度上填補豬肉供應缺口,又能滿足和豐富老百姓「菜籃子」。

Q:

中國日報記者:

近期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全國屠宰環節大檢查,能不能介紹一下大檢查的結果?

A:

王俊勛:

為保障春節期間豬肉供給和質量安全,我部組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生豬屠宰環節大檢查,在1月10日前已全面完成,地方農業農村部門對目前在產的4578家生豬屠宰企業開展了全覆蓋檢查。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採取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此外,我部由4位部領導和7位司局長帶隊,對11個省份部分生豬屠宰企業進行了監督抽查。

從初步匯總的檢查情況看,所有生豬屠宰企業均落實了非洲豬瘟自檢制度,按照「批批檢、全覆蓋」的要求開展非洲豬瘟檢測,地方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向生豬屠宰企業派駐了官方獸醫;所有生豬屠宰企業均建立並落實了生豬入廠查驗、肉品品質檢驗、肉品出場管理、病害豬及病害產品無害化處理等規章制度,有效保障豬肉產品質量安全,讓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肉。

從屠宰企業生產情況看,近期生豬屠宰量穩步回升。據監測,11月份以來生豬屠宰量連續十周環比增長。各地屠宰企業庫存的70餘萬噸豬肉產品已陸續投放市場,增加市場供應。春節期間,農業農村部門將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繼續加大執法力度,嚴查重處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節日期間豬肉產品質量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iRIsG8B8wMrh2Lije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