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工業設計已成為引領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創新產業,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加持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沒有開放、共享就無法生存的時代,設計如何連結各資源方,讓創新創業迸發出更大的力量,成為值得仔細觀察和研討的課題。
如何解決設計公司的潛在痛點,如何讓工業設計與產業深度融合從而引爆創新創業共同體?太火鳥科技邀請了6位設計公司大佬進行3段行業對話,分別針對大家關心的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分享:
- 設計公司的客戶管理
- 設計公司如何與產業結合
- 設計公司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率
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一段對話「設計公司的客戶管理」,由上品設計創始人周林和設際鄒創始人/CEO鄒鎮孟和太火鳥科技創始人/CEO雷海波展開行業對話。
鄒鎮孟(中) 設際鄒創始人兼總經理
周林(右) 上品極致創始人
Q:第一個對話的環節我們想問這兩位網紅設計師,因為我們知道最近這兩年工業設計大爆發,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講,2000年我創辦視覺中國,沒有人講設計,一直到2003、2004年開始有人講設計,後來我們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一直到2014年我創立了太火鳥。我做太火鳥前三年不怎麼在設計界活動,原因就是剛才講到設計的氛圍,包括自主品牌,包括設計產業化,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一直到最近這兩年,我從科技界,包括風險投資圈,得到了一些反饋,回頭來我們看整個中國的工業設計產業化,我覺得是一個爆發的臨界點了。剛好在這個時候,小米,包括童老師提煉出BDD設計師品牌的發展趨勢,我們這兩位網紅設計師也在這個層面做了很大的工作,所以我想問兩位,工業設計爆髮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你們倆現在主營業務都在做什麼?
因為我們在深圳,深圳的產業鏈和產業結構決定了我們這個級別的設計師什麼都能做,但是在深圳相對電子偏多一點,消費電子簡單的說是一些智能穿戴、科技、個人護理產品可能會偏多一點,所以我們做設計的客戶,他的主要用途可能是toC端的。因為深圳的產業鏈結構,它有很多的工廠,大部分東西是toB端的,在這種來回切換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理念去吸收的。
Q:你們公司主要設計的方向大概是?
主要設計方向還是偏消費類電子。
Q:有沒有一些特色的?
比如說美容類的產品,一些女性的洗臉機、射頻儀,這是比較大的品類,同時還有些消費類電子的,比如說一些智能穿戴的產品,這些產品也是比較多的。在深圳這個地方,還有一些可能跟盧總那些產業相近,香薰機、桌面環境家電也是比較多。
Q:你公司大概什麼規模?
30多個人,大概100單到200單之間。
Q:深圳的設計公司還比較高大上一點,咱們問問北京的設計公司,周總?
我們主要做工業設計,北京有什麼?我認為北京高校多,陸海空較多,第二塊,醫療比較多,第三塊,設備比較多,基本上北京的業務都圍繞這三塊做。第一塊屬於研發,和清華、北大這些高校,還有一些科研院所,中科院這一塊做得比較多一些,這是toB的。第二塊是醫療,北京大概有三個醫療中心,生命科學園、大興、亦莊那邊占了很大的份額。第三塊是一些實驗儀器和比較大的裝備、工具機。基本上這三塊能占我們大概80%的份額。還有20%就是北京金融也比較多,大概是這樣的組成。
Q:北京的設計與高科技產業對接比較多,跟深圳確實不大一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一下70年國慶盛典上的彩車這個活是怎麼接過來的?
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彩車第一輛車是高鐵,第二個是天宮二號,第三個是蛟龍號。說到設計師,我們習慣做命題作文,你告訴我市場在哪,人工在哪裡,多少價格。但是做彩車的時候只給一個「創新驅動」。你不知道用什麼代表,這個時候是一個概念作文,對設計這塊有點矛盾,所以沒辦法,我們只能玩一點特別的,用三個彩車代表一輛彩車。
Q:你設計一輛彩車,其實一共是三輛,等於你設計了三輛彩車?
是,我覺得設計師有個好處,大家談客戶的時候總想能不能把5萬也好,8萬也好,把這個單談成50萬。在中國所有的70輛彩車,大家都知道,裡面設計費最貴的就是咱們的創新驅動,因為一共設計了三輛。
Q:這個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榮譽。那天我也在天安門廣場觀禮,在天安門城樓對面,我不知道那輛彩車是他設計的,但是在那個現場,如果你真的在那個氛圍裡面看到的話,我覺得是很驕傲、很激動的。我後來才發現那些彩車的設計師都在我朋友圈裡面,真的為我們的工業設計師感到非常驕傲。我們回來再問鄒總,你剛才說你一年大概接100個項目,這個項目從哪來?
說實話,真不知道客戶是從哪來的,因為我們從來不做競價或者搜索排名的推廣,這種很多是不知道工業設計能帶來什麼。他兜里裝了5萬塊錢,想創業,他打電話說想做個電飯鍋,說出門之後飯放在裡面會壞,能不能有製冷功能,5萬塊錢能不能全部搞定?從此之後我們再也不敢做百度推廣。我們更多的還是做今天這種論壇秀,或者我自己做了一個同名節目《設際說》,把設計傳達出去,通過這些東西讓更多設計愛好者、學生,包括關注設計的企業家關注到我們公司。
我們經常在講,做設計就是在做品牌調性,設計公司也是一樣,這樣我們可能就跟一些設計公司就拉開了差距,我們可以更好地脫穎而出。通過這些更多的活動、設計的推廣,包括我們的作品,設計獲獎,來提高我們公司的知名度,知名度提高了之後,可能會吸引更多需要好設計的精準用戶,所以他就願意做8萬、10萬,甚至更高的價錢跟你合作做好的設計。所以我覺得更多的是第一做好自己,把自己的設計輸出做好,第二就是擴大自己的行業影響力,來吸引更多優質的客戶。
Q:總結一下就是建立自有品牌,多接熟客。剛才說取向的問題,我們上品在哪方面比較有優勢?
我把北京分成各種區域,對應不同的區域,我會在不同著力點去開發。雷總問我上品做什麼,我說做工業設計,那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我把我們公司打散,分出了11個賽道,我們提出了賽道計劃,不同的賽道有不同的設計師去負責。這個時候我跟我的甲方去說的時候,我就很自信,在這一塊我可能會比較牛。打比方,在醫療中有一塊叫放射性,這塊我就可以說我很牛。我跟專家在一塊經歷了一些標準和過標方式,包括後期對應的臨床,相對來講我就可以好好去耕耘這塊的市場。
我是按照這種方式一塊一塊去做。後期我就會發現北京到底哪大,北京有什麼?那就對應的我只做這塊市場就好了,我不想做那種大而全的,大而全沒有標誌性,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挺好。這時候發現設計公司是有天花板的,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家是做設計公司的,其實做設計公司還挺苦的。
Q:你怎麼管理客戶?
好設計師是不管客戶的吧?基本上是小、散、亂,大家基本上就這樣,不太管,真的很少去管客戶,所以我們的客戶關係這塊好像挺弱的。今天你給我錢我幫你搞定,來年大街上見面都不認識。因為客戶實在很混亂,我嘗試定製過一個客戶管理軟體。後來知道雷總開發了這種軟體,就一直用雷總開發的軟體。
其實不是我們不願意管客戶,第一是設計師本來是靈感的職業,設計師的性格也比較散漫。第二個是沒法管客戶,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面對面成交一次,七八萬塊錢,讓我怎麼維護?我們做創意的第一性格比較直,第二確實大家比較理解,我們還是把設計做好。
Q:這個環節我們找了兩位網紅設計師稍微了解了一下設計公司的一些痛處。對設計公司來講,第一要務是養活自己的員工。然後說用設計來改變世界、報效國家。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設計公司有巨大的痛點,第一個,你不知道客戶從哪來,第二個是你的客戶管理經常會出現問題。在IT界其實有很多很好的數字化管理系統、獲客工具,這一點我想兩位接下來應該會有一些機會,我們可以一起合作,做得更好。最後請兩位跟大家說兩句話。
第一,我覺得設計師是一個可以去放大一個產業,放大一個行業和放大自己的職業,這是一個非常有使命感,而且有無限可能的職業。第二,對企業家想說,我覺得對設計師或者自身的企業,我們從小到大,或者從學歷低到學歷高,人生閱歷慢慢增長,企業慢慢增長,我們的認知是不同的。可能你的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對設計沒有需求,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設計就慢慢來了。我們要認清自己在哪個階段,了解如何用好設計,互相尊重,用設計放大自己的產能,放大自己的企業。謝謝。
我用一個圈裡面流行的故事結束。我想做一個豬圈,我就自己把衣服一脫,自己做豬圈去了,很容易。第二天我做一個宿舍,這時候我叫上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去蓋起來。之後我想做一個摩天大樓,就是我的總部,大概有20多層,這時候你會發現沒辦法通過自己和兄弟姐妹擼著袖子加油干解決,這時候就需要工業設計或者需要設計師了。之前真的是不太需要的。所以我希望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摩天大樓的時候,其實大家是需要外腦的,這時候你可以看看你身邊的設計師們,他們就是那幫可以幫你一起加油干,幫你把摩天大樓建起來的人。
我們第一段對話 「設計公司的客戶管理」 就到此結束了,
希望這些滿滿的乾貨能啟發到大家。
接下來我們將陸續分享行業對話和主題分享,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