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
這個名字鐫刻著一段段歷史
更布滿了一座小城茁長成長的足跡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在我國,火車拉來了許多城市
張家口就是其中之一
而對於張家口來說
出行方式的不斷變更
更代表著生活的更多可能
上世紀初
早期交通工具是駱駝馬車人力車
張家口貨運發展較早,曾經的張庫大道上,駱駝是主要交通工具,而在日常生產中,驢、騾馱運則是必不可少的運輸工具。
直到20世紀30年代,張家口才有了膠輪馬車,在當時人們的代步工具還是人力車。
上世紀70年代
自行車是最常見的代步工具
那時每日上下班時壯觀的自行車洪流,「飛鴿」「永久」是人們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70年代末,張家口街頭,當時這個城市擁有將近50萬輛左右的自行車,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80年代初
公交車成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公交線路和規模的日益擴充,人們的出行方式從單一的騎自行車過渡到了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截至1989年,張家口僅開通了9條公交線路。
90年代初
綠皮火車是人們長途出行的選擇
提起綠皮車,總讓人有那麼一點懷舊的情緒。作為中國鐵路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旅客列車,它是幾代中國人漫漫春運途中最深刻的印象。
4415/6次綠皮車行駛在北京至張家口之間,開行跨越半個世紀。該車全程206公里,運行時間5小時39分鐘,沿途停靠14站,全程票價14.5元。
2014年6月30日下午15點04分張家口開往大同的6087次列車緩緩的開出了張家口北站,這一刻,作為中國鐵路見證者的百年老站將正式「謝幕」。
21世紀初
私家車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版圖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私家車走進尋常百姓家。來自交管部門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張家口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90萬輛。隨之而來,自駕游正成為一種時尚的休閒方式。
2012年
高速電動車成為主流
2012年,高速電動車已取代自行車,成為工薪階層的主要出行工具。
2013年
張家口進入航空時代
2013年6月9日,張家口——石家莊首航,標誌著張家口機場的驗證試飛工作已經圓滿結束,機場已完全具備通航條件。截至目前張家口已通航城市有7個:杭州、廈門、瀋陽、深圳、廣州、上海、石家莊。
2018年9月,張家口機場開啟了改擴建工程;2019年03月31日,張家口寧遠機場正式復航;預計2019年年底,張家口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工,停機位由原先的3個擴展到14個,14000㎡嶄新的T2航站樓都將改寫張家口機場的歷史!
2017年
共享單車風靡一時
2016年,最火就「共享」!這一年,共享單車仿佛火山噴發一般噴涌而出,紅橙黃綠青藍紫...充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17年,共享單車來到張家口,給張家口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捷與方便!
2018年
率先步入氫能時代
2018年7月25日,張家口市公交總公司對外公布,49輛氫燃料公交車在張家口投入運營,未來兩個月,還將有25輛陸續投入使用。
在已有74輛氫能源公交車服務公共運輸的基礎上,張家口市今年計劃再增加170輛氫能源公交車。目前,張家口市通過發展氫能源汽車等產業,在全國率先步入氫能時代。
2019年
張家口將進入高鐵時代
2019年年底,備受矚目的京張高鐵將正式通車!屆時,大張高鐵,張呼高鐵,都將運行通車,張家口市內將建成張家口站、太子城站、宣化北站、下花園北站、懷來站、東花園北站、懷安站共7座高鐵站,張家口終於迎來了高鐵時代的到來。
也許,你覺得張家口一個四線小城,經濟還不夠發達,其實張家口一直在悄無聲息的改變著:
100年來,我們腳下的道路從泥濘的土路、塘石路、逐漸向水泥路、柏油路轉變,而我們的出行方式也從步行、坐馬車、騎自行車,私家車,到現在的乘坐飛機、高鐵,這些道路和出行方式的改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更是時代飛速發展的見證。
你感受到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