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建築商回到仙桃胡場老家後,投資700萬做了這件事

2020-01-11     仙桃日報

一個年過半百的農村能人

離鄉30多年後

投入700多萬元

在家鄉胡場建了一座敬老院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快往下看吧~

建築商尹上九回村創辦敬老院


進入臘月,尹上九比平常更忙了。他除了跑他的幾個工地,還要備足臘肉臘魚各類年貨,更惦記著敬老院78位老人的過冬冷暖。

  今年54歲的尹上九是胡場鎮建堤村九久敬老院的院長,還是一位建築老闆。兩個角色在他身上交織,讓他有責任心,也有一絲成就感。

  眼前這幢擴建一新的四層樓房,是原來的村小,承載著尹上九的童年記憶。4年前,他回村盤下已廢棄多年的校舍,辦起了敬老院。

  1月7日,久雨逢晴,難得的暖和天氣,早上得點空閒的尹上九和護工們一起,將幾位失能老人抱上輪椅,推到院子裡曬太陽。


  寧靜的小院子一下子熱鬧起來,老人們三三兩兩走出房間,或散步慢走,或圍坐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

  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九久敬老院擁有養老床位150餘張,2018年重陽節正式開業接納老人,現在入住率過半。這些老人大多來自本市的毛嘴、三伏潭、剅河等鎮,也有的來自武漢、漢川及周邊地區。

  辦敬老院緣於尹上九照顧父母的經歷。父母在世時,他將兩位老人接到城區居住,讓在農村勞累一輩子的倆老享享福。有一次,父母給他打電話,催他送藥來。尹上九立馬丟下手頭的活,為老父買藥、送藥。他看到小區很多老人經常和父母聚在一起,聊天說笑,很是快樂。這些老人都和子女分開居住,在農村,也是這樣。

  尹上九琢磨,隨著社會步入老齡化,養老敬老事業發展有很大空間,後來他關注、了解了這方面的信息。

  回村辦一所養老院,將自己的後半生交給養老敬老事業,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具有挑戰性的事。尹上九將這一想法與家人商量,沒想到得到全票支持。

  2016年,離開老家30多年的尹上九,回到胡場鎮建堤村,傾其所有投入700多萬元,盤下從小讀書的學校,在原址擴建起九久敬老院,取長長久久的寓意。

  尹上九是農村能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在鎮上擺過修車攤,到工地做小工,提灰桶,學徒弟當師傅,漸漸地進入建築行業。因為隨和、本分、誠信,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積攢下不菲身家。

  從建築業跨界養老服務業,尹上九的轉身並不「華麗」,甚至做得有些辛苦。建院初期,資金需求大,他一邊接工程,一邊補貼養老院各項開支。

  「責任大、投入高、回報低,有本錢做點什麼不好。」有人說他吃虧不討好,尹上九很淡定:「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我們。做成這件事,我很安心!」


讓每一個老人有尊嚴

小小的敬老院充滿和諧、幸福

真是一幅人間最美的畫卷啊!

為尹上九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Kblk28BxtCz63RL4R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