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掩蓋印度國內糟糕的經濟狀況,莫迪又在印巴邊境挑事轉移焦點

2020-02-12     第一衝鋒號

第一衝鋒號作者:刺客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從俄羅斯採購軍火迎來了「大豐收」的季節。目前,俄軍火商正在全力為印軍生產S-400防空系統,同時,印度向俄羅斯訂購的一百多萬支AK-103自動步槍也已經到貨。

與此同時,據《環球時報》最新報道稱,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在印度舉辦國際展覽會期間表示,印度有購買了464輛俄制T-90S坦克。同時,印度方面還提出向俄羅斯採購包括裝甲運兵車、步兵戰車和自行反坦克炮在內的大批武器系統。

眾所周知,印度目前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但在對外採購武器方面,絕對是土豪。而作為印度軍隊傳統軍火供應國的俄羅斯,長期向印度供供應大到航母、小到步槍的幾乎涵蓋印軍所有領域的武器裝備,是目前印度最主要的軍事合作夥伴。

一大批新的俄制武器到貨、或者即將到貨,讓印度軍隊充當南亞霸主的野心進一步膨脹。或許是俄羅斯新式槍械和火炮裝甲車輛到貨後,莫迪政府似乎又手痒痒想試一試這些武器性能到底如何,因此再度對巴鐵軍隊發起軍事挑釁。

當地時間10日,印度軍隊違反停火協議,故意瞄準平民無故發動炮擊,造成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10名平民傷亡。據環球網最新消息稱,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係處發表聲明稱,巴軍隊有效的回應了印軍的挑釁,對印度哨所造成實質性破壞,至少打死打傷3名印度軍人,其中包括一名少校。

儘管每次印度主動在印巴邊境對巴鐵軍隊發動挑釁,結果幾乎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是印度在主動挑起印巴邊境衝突方面,卻顯得樂此不疲。當中因素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讓花大價錢買來的武器試試身手,而是另有一個主要目的,那就是轉移國內焦點。

近年來,印巴邊境地區正逐漸成為印度莫迪政府轉嫁國內危機的一種方式。每當國內出現棘手問題的時候,莫迪政府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在印巴邊境搞出點事端來,以轉移國內公眾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國內問題國外轉移的目的。

顯而易見,在印巴邊境搞事轉移注意力,目前已經成為新德里當局的一貫手段。之前在印度國內爆發反對歧視穆斯林族群法案所引發的全國性示威抗議活動,甚至爆發騷亂事件的時候,印軍隨後就在印巴邊境挑起事端,造成兩國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交火事件,成功的轉移了國內外的公眾注意力,為莫迪政府處理國內動盪留下寶貴的時間。

現如今,印軍又在印巴邊境地區又燃起了戰火。不用說,印度國內一定是某個方面又出現棘手問題了。由於印度經濟增速持續衰退,國際金融信用機構一再降低印度經濟信用等級,造成印度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不得不學會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不久前印度官方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國去年經濟增長率僅為5%,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印度經濟增長率最低的一次。據澎湃新聞日前報道稱,由於經濟增速衰退,印度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從之前的「花錢」、不得不轉為目前的「籌錢」,試圖利用「節流開源」的方式,維持經濟增長率不至於進一步下滑。

由於印度政府財政預算的縮水,包括國家福利、基礎設施在內的國家投入也都受到嚴重影響。而印度國內一直就不那麼太平,各種包括社會和宗教在內的矛盾,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只要有合適的環境,隨時都有可能會爆炸。

經濟環境的不斷惡化,不僅僅印度社會民生會受到預算的較少而受到影響,就連宜都政府一直都捨得花錢的軍事預算,也由於下一財年預算的減少而受到影響,迫使印度三軍部隊不得不通過削減裝備採購數量,勒緊褲腰帶過上緊巴巴的日子。這種結果對於印軍士氣和裝備現代化所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莫迪政府為了減少公眾對國內經濟狀況、以及財政預算的關注,再度動手挑起印巴邊境衝突,將公眾注意力從國內轉向印巴邊境地區,企圖以此來淡化公眾對印度國內所面臨問題的關注度,從而達到給自己減壓的最終目的。

至於在衝突的結果、或者在衝突中死了多少士兵和平民,對於莫迪政府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只要印度國內輿論不再質疑或者抨擊莫迪政府的執政能力,印度國內也不要再因此而生亂,莫迪的目的就達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I1NQXABjYh_GJGVY7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