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焦慮或從來不焦慮的占比不到兩成。這是《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的結果。報告還顯示,34.4% 的家長時常為孩子教育感到焦慮,49.2% 的家長表示會偶爾焦慮。媽媽群體中,時常感到焦慮的占比 35.7%,爸爸群體中的這一比例為 28.0%。
《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旗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行業研究中心聯合發起。本次調研的有效樣本中,小學生家長7589人,占比48.4%;初中生家長5367人,占比34.3%;高中生家長2704人,占比17.3%。
《報告》顯示,小初高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感到焦慮的比例都超過 80%。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家長中,有 73.4% 的家長表示感到焦慮。這一比例在成績中下游孩子的家長以及成績靠後孩子的家長中分別為 90.9% 以及 91.2%。
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如何,焦慮成為絕大多數家長揮之不去的情緒。由此可見,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是令家長焦慮的一個因素。《報告》顯示,無論孩子處於任何學段,身體健康 & 積極樂觀都是家長對孩子最主要的期待。另外,隨著孩子進入更高的學段,目標清晰、有上進心 & 規劃性強也成為評判孩子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之一。
然而,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孩子的表現卻往往難以令家長感到滿意。各學段孩子的家長均表示,拖延是孩子在學習方面的主要問題之一。對於處於小學學段的孩子而言,粗心馬虎問題更凸顯,主要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孩子到初高中學段後,學習方面父母參與變少,對孩子的自控及自我規劃能力期待變高,所以更容易發現孩子在這兩方面存在的問題。
除了教育方法和輔導學習這兩個共性問題以外,參與調研的小學及初中學段孩子的家長表示,控制不住脾氣也是他們的主要問題之一;高中學段孩子的家長則表示,主要的問題還有不了解孩子想法 / 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
《報告》還顯示,對於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家長來說,輔導孩子費勁也是主要問題;而對於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家長來說,沒有時間和精力管孩子則更令他們困惑。
值得關注的是,調研數據表明,77.2% 的家長認為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授之以「漁」, 75.5% 的家長認同好的家庭教育能夠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有 56.8% 的家長認可言傳身教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為此,小學學段孩子的家長中,有 52.2% 通過購買書籍獲取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這一比例在初中及高中學段孩子的家長中分別為 43.4% 及 39.0%。此外,各學段孩子的家長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家長購買家庭教育相關的線上、線下課程。儘管有 28.0% 的家長並未在自我成長方面有支出,使用的都是免費資源,但有 72.0% 的家長為自我成長付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