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邊赤嶺下的日月鄉

2019-11-29     青海日報

導 讀:

日月山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日月鄉處於日月山北麓,扼唐蕃古道之咽喉。從唐王朝和吐蕃王朝反覆爭奪的石堡城,到清朝祭海會盟之所的東科爾寺,再到設有兵營、洋行和驛站的哈拉庫圖城,上千年來,古道上的車轍在這片土地上碾壓出了道道歷史陳跡。如今,日月山下一座在時尚中保持著古樸凝重,蘊藉著文化意趣的日月小鎮又在這裡鋪展開來。

見證過唐蕃和親等歷史事件的日月山。晁生林 攝

作者(中)與友人考察哈拉庫圖城遺址時留影。

融合了河湟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的日月小鎮。

石堡城遠眺。晁生林 攝

日月鄉,顧名思義因日月山而得名。其實,這裡在古代直至解放前並不稱其名,解放後設立了一級鄉政府。

日月鄉,處於日月山北麓,扼唐蕃古道之咽喉,這裡耕地肥沃,草場豐茂,山勢險峻,遠近聞名的藥水河從這裡發源並蜿蜒流過,在這方典型的半農半牧土地上星羅棋布坐落著七八個村莊,近一半人口是藏族。青藏公路(109國道)沿歷史上唐蕃古道的轍印穿鄉而過。全鄉地域雖然方圓只有幾十里,但縱橫幾千年,古道上的車轍在這兒碾壓出了厚重的歷史陳跡,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日月鄉有名山、有古蹟、有故事。那麼,且讓我們一步步走進日月鄉。

唐蕃反覆爭奪的石堡城

從湟源縣城沿青藏公路向南行20多公里,就進入了日月鄉的最北頭,這裡群山連綿起伏,山勢雄渾險峻,在山下比較平曠的草地田野上散居著莫多吉、克素爾等幾個村子,相互毗鄰。從青藏公路向東眺望,峰巒起伏的群山中矗立著一段褐紅色的懸崖峭壁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青海古代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塞,叫石堡城。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這是李白的一句詩,說的是唐天寶八年,哥舒翰率兵六萬三千人,以傷亡數萬人的代價才攻下吐蕃防守的石堡城。

石堡城又稱鐵刃城,險峻異常,易守難攻,它的東面,就是當時天下富庶出隴右的隴西。吐蕃若得石堡城,就可以做為東進的跳板。唐朝若得石堡城,就可據險而守,遏制吐蕃人對隴西平原的滲透和入侵,是兵家必爭之地。唐王朝和吐蕃王朝反覆爭奪石堡城,時間長達近百年,在此展開了多次的拉鋸戰,雙方都損失慘重。最著名的就是唐天寶八年,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攻占石堡城的一戰。當然,石堡城之戰不僅僅局限於石堡城上,雙方數萬人直至十幾萬人軍隊的交戰就是在如今日月鄉地域的戰場上進行,整個戰役以奪取最艱險的易守難攻的制高點石堡城而宣告結束。

石堡城址是一個三角形方台,沿三面斷崖依形就勢壘建而成,當地老百姓稱之為大方台。我曾在十幾年前與靳育德先生一起登上過大方台,我們是從後面的山坡上去的,頂上地勢平坦,至今還有好多用大石塊壘起來的石堆,我們猜想可能是當時用來滾礌石的,因年長日久,石堆縫裡長滿了荒草。我在此處竟撿到了一枚殘破的銅錢,雖然銹跡斑斑,但開元通寶四個字卻清晰可辯。尤其是靳先生還撿到了一塊刻有格子紋路線條的大青磚,遺憾的是下山時因坡陡草滑,很難行走,磚頭又很沉,就順手留在了山上。後來憑記憶把磚上的線條紋路講給我省著名作家、民俗專家井石後,他說很有可能是一種藏式棋盤。據井石先生說,藏棋也叫羌棋,是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藏族人很早就發明的一種棋藝,這種棋藝在青海民間流行數千年,成為青海漢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群眾共同喜愛的民間娛樂競技項目。我們想,在石堡城上發現的這個藏棋盤,很有可能就是當時據守石堡城的吐蕃士兵在戰鬥間隙用來自娛自樂的。

自唐以後,石堡城就成了歷史遺蹟,這裡再沒有發生過大的爭戰,山形依舊,古壘蕭蕭。如今一到夏天,各地來青海湖旅遊的遊客每天乘車沿青藏公路從這兒呼嘯而過,又有誰會想到這裡曾是涌動著金戈鐵馬、瀰漫著腥風血雨的古戰場呢。

祭海會盟之所東科寺

過了石堡城,向南行走十幾里,就到了日月鄉的寺灘村和兔爾干村的地界了,而這裡是歷史上久負勝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寺的所在地。東科寺曾於清順治五年建於湟源縣城東西石峽口,雍正六年羅卜藏丹津反清,寺院毀於兵燹。雍正十一年五世東科爾索南嘉措將東科寺移建於現在的位置。清代,該寺建築規模宏大,正殿大經堂恢宏壯觀,寺院有房舍數百間,僧侶200餘人。1737年(乾隆二年),寺院完工後,僅從北京購請大小鍍金銅佛達數千尊,以駱駝取道綏遠、包頭至寺院,特建樓閣供奉。乾隆皇帝特賜金匾「特普夭邪丹書林」又賜名「嘉善寺」,由此東科寺聲譽日著。此後,清廷特定東科寺為欽差大臣每年七月十五日祭海會盟之所,是青海湖祭海時蒙藏王公貴族和清朝大臣的館驛,清朝大臣會見蒙藏王公貴族、舉行會盟儀式、宣布朝廷有關政令、處理日常事務,都在東科寺進行,備受朝廷重視。東科寺每年農曆正月、三月、十月,舉行隆重的祈願法會、修供會、供養會、念誦會、嘛呢會等佛事活動。東科寺在歷史上廣有寺產,極其富豪,且有很大的政治權勢。當時占有土地一萬三千公頃,包括現在湟源縣西南大部分土地及海晏、共和、貴德等一部分土地。東科寺在湟源、貴德、甘肅天祝、肅南有六座屬寺,是省內外頗有影響的蒙古族寺院。因有東科寺,青海各地的藏族、蒙古族群眾曾一度把湟源縣城稱作「東科爾」,民間只知有東科爾,不知有湟源城。1958年在宗教制度改革中,珍貴文物和檔案經卷大多失散,寺院主要建築也被拆毀,1985年寺院重新開放,新建了大經堂。

我於2017年去過恢復重建的東科寺,還走訪了寺院所在地兔爾干村的村民,據他們說村莊裡好多人的祖輩曾是東科寺的「寺農」,當時東科寺周圍幾個村莊的村民都是為寺院種地、放牧的,村子與寺院之間的關係是互惠的。恢復重建的東科寺已看不到當年的盛況,雖然靜謐清冷,但從周圍平展開闊的地勢環境,依稀能想像當年寺院莊嚴肅穆、晨鐘暮鼓、香煙繚繞、信徒雲集的情景。

設有洋行、驛站的哈拉庫圖

過了東科寺,繼續向東南行走幾里路,就到了日月鄉的哈城村。因這裡曾經矗立有一座城池,叫哈拉庫圖城,當地老百姓就稱這兒為哈城村。據《丹噶爾廳志》載,哈拉庫圖城為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築,乾隆五年竣工,設守備駐防。駐軍有馬戰兵一百名,步戰兵一百名。哈拉庫圖城正好處於背靠日月山、向東可通往貴德尕讓、向北直達湟源縣城的三岔路口,並與北邊的石堡城遙遙相望,互為抵角,城址依山而建,地勢險要。夯土築,有東西二門。西門在小山最高處,並設有瓮城。可能正因為哈城地理位置的重要,除駐軍外,在哈城曾建有街樓,一度有過比較繁華的商區和居民區。昔日湟源縣城的洋行和「歇家」大戶,均在這裡設有分支商務辦事機構,接待蒙藏商人,經營畜產業務。清中後期商業繁盛之時,中原與草原大商戶的來往皆在於此,並設有洋行、驛站。

隨著時光流逝,汽車、火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以後,許多古道上的關隘以及為馬幫馱隊所設的驛站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驛站而興起的一些城鎮也逐漸消失。哈拉庫圖營於民國三年(1914年)裁撤,哈拉庫圖城也隨之冷落蕭條。此城從調查資料看,其北城牆有二次築成跡象,下層夯築類似唐代時期築法,有可能清時築城前即有城池,據說曾出土過唐開元通寶、宋天禧通寶、清康熙通寶等錢幣。

我於2018年與幾個朋友一起到過哈拉庫圖城遺址,城址牆體、壕溝、角樓、瓮城保存尚好。站在哈城城牆上,遠眺近望,視野極為開闊,是軍事瞭望哨所理想的制高點。感到古人在此設城確實是很有眼光,非常合理的。我們去的時候正是嚴冬臘月,哈城夯土城牆遺址上覆蓋著薄薄的積雪,在陽光照射下泛著刺眼的白光,寒風中古城遺址的殘垣斷壁越發加重了高原冬日的寒冽與寂寥,也使人不由地感受到了邊關的蕭瑟肅殺之氣。

赤嶺下的現代化小鎮

走出哈城南行數里,就到了日月鄉的最南端,也就是聞名遐邇的日月山了。

日月山在古代因「土石皆赤」,山體呈現紅色,被稱為「赤嶺」。這座海拔3200米的小山,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實在是山中小弟,而且貌不驚人,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大土丘,在這裡絲毫看不到想像中的巍峨雄渾,更沒有雲霧繚繞的雪峰。但是,當你登上這座土丘時,就會突然看到實實在在的開闊和神奇。站在日月山頂上,映入你眼帘的是兩幅迥然不同的景色,山這邊農田層層,青稞翻浪,樹木蔥鬱、屋舍儼然;山那邊草原無際,牛羊遍地,帳篷點點、牧歌悠揚,真正是山前山後不同天啊!日月山是中國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是青海省河湟谷地和高原牧區的分界線,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在這裡劃出了一條非常分明的弧線。而使日月山更加出名的,還是那唐文成公主過日月山摔碎日月寶鏡的故事,這故事植根於歷史的真實又衍生出傳奇的想像,古老而悲愴,美麗而淒婉。這個故事也折射出了日月山重要的地理位置,日月山歷來是內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是歷史上「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曾是唐朝政權和吐蕃王朝政權的分界線,吐蕃王朝與唐王朝就以赤嶺為界。所以說,日月山不僅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義,它還有非常恢宏的歷史意義。

從日月山下來,我們又回到了日月鄉。日月鄉,從石堡城到哈拉庫圖城,從東科寺到赤嶺,在這塊僅僅方圓幾十里的土地上演繹出了漢藏和親、邊關爭戰、商貿交流以及茶鹽互市、茶馬互市等眾多歷史事件。大方台上的滾礌石堆、哈拉庫圖城的殘垣斷壁,昔日東科寺大經堂的台階、赤嶺山坡上的小草都在靜靜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無一不是歷史的見證者。

歲月滄桑,時光荏苒,而如今的日月鄉,占據唐蕃古道地理位置之優勢,受惠於厚重的歷史文化之積澱,得益於漢藏文化交流之特色,特別是恰逢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機遇,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兔爾干村為中心,一個日月小鎮正在興起,小鎮北片已形成莊廓嶄新、乾淨雅致的小村莊,三個異地搬遷扶貧村已遷入。建起的新型河湟莊廓民居,極具河湟地域特色,在2016年入選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和第二批田園建築優秀實例。順勢而為,當地農(藏)家樂等休閒旅遊呈現方興未艾之勢。日月鄉雖處於青海地理環境中的「腦山」,但這裡的民風舒朗開放,既有河湟農民的淳樸厚道,又有游牧民族的熱情豪放,在村民的飯桌上,既有青海農家常見的焜鍋饃饃、面片拉條,也能吃到藏族人的糌粑奶茶、手抓羊肉。在這兒,客人在感受到河湟風光和濃郁的河湟民俗民情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藏族的生活習俗和獨特的遊牧景觀。2017年,日月鄉被國家住建部批准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日月小鎮的創意人和建設者商先生有著創業者的膽識和謀略,有著企業家的精明和實在,有著工程技術專家的嚴謹和執著,而最不尋常的是他有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痴迷,這方面他更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對日月小鎮的創意就是來自於對日月鄉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在日月小鎮的籌劃和構建中刻意加重了傳統文化歷史的元素。日月小鎮南片正在規劃建設新的莊廓院落,發展創意工作室(研發創意、藝術創意等)和百工坊(酒坊、非遺傳承坊、旅遊商品坊、民俗小吃坊等),規劃建設一處文成公主進藏的主題公園,建設一座進入高海拔地區的高原適應性康養站。在不久的將來,日月小鎮將成為集居住、休閒、商貿、旅遊、特色文化為一體,在時尚中保持著古樸凝重,蘊藉著文化意趣的高原小鎮。

讓我們走進古道邊、赤嶺下的日月鄉,相聚在日月小鎮吧。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孫繼綱 來源:青海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Dk8yW4BMH2_cNUgSv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