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梯一戶的房子為什麼不好賣?內行人揭露3大缺陷,您買了嗎?

2020-09-27   遠舒

原標題:一梯一戶的房子為什麼不好賣?內行人揭露3大缺陷,您買了嗎?

一梯一戶的房子為什麼不好賣?內行人揭露3大缺陷,您買了嗎?

現在市場中的房子有多種設計布局,比如高層住宅、多層住宅、洋房和別墅。如果單從價值上來排序,別墅當然占頭等位,其次為洋房、多層住宅、最後才是高層住宅,但是,高層住宅受眾人群最多,畢竟在房價高企的現狀下,普通老百姓的購房力有隻能仰望得起高層住宅,而且大部分人買高層住宅都是通過做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來實現的,未來30年的奮鬥也就只夠供這一套房。

那麼,買高層住宅就沒有差別了嗎?非也,其實高層住宅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比如有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兩梯四戶、兩梯六戶等,這麼多種不同梯戶比的房子,究竟要如何選擇呢?普通購房者都遵循著「戶數越少,房子越好」的邏輯,因為戶數少意味著占有率越高,私密性越好,最典型的就是別墅,單門獨戶,而高層中最符合這種條件的只有一梯一戶的房子。

筆者要告訴大家,其實一梯一戶的房子並不好賣,這當中究竟是何原因呢?內行人揭露3大缺陷,您買了嗎?

缺點一:公攤面積大,一戶承擔

公攤面積,提起這一點廣大購房者們就很來氣,要知道買房本來就很不易,結果一套房子還有15%-30%左右的公攤,而這部分面積同樣由購房者來買單。假如一棟樓每一層有30平方米的公攤面積,一梯兩戶的房子就要每戶承擔15平方米的公攤面積,如果出售單價為1萬元每平方米,一梯兩戶就是每戶要花15萬元來購買公攤。

如果是一梯一戶的房子,那就是一層樓只有一家住戶,公攤面積當然是各自承擔,同樣30平方米的公攤面積,選擇一梯一戶的業主只能全部買單。並且,根據商品房公共面積的相關規定,走道、配電房、電梯井、消防通道等都有嚴格的空間標準,並不會因為戶數少一家公攤面積就會小一半,實際上一梯兩戶和一梯一戶的公攤面積相差不大,而兩戶可以平攤,一戶只有自己承擔。

缺點二:建設成本高,房價更貴

同樣的占地面積,一棟20層的樓一梯一戶只有20戶,而一梯兩戶有40戶,其建設成本相差無幾,而開發商建設房子就是為了賣錢。如果說一梯兩戶的房子賣100萬元一套,一梯一戶的房子也買100萬元一套,這樣算下來40戶就是4千萬元,20戶只有2千萬元,開發商少賺一倍,自然不太現實。

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虧本賺吆喝的買賣肯定不能做,更何況地價成本是固定的,一棟樓的總市值為3-4千萬元,地價成本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既要把成本算進去,還要把利潤賺回來,哪怕是一梯一戶也要提高售價,並不能因為戶數少就讓利潤空間大打折扣。

缺點三:電梯數量少,容障率低

一梯一戶,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有一部電梯,一旦電梯發生故障,出行就會受阻,低樓層住戶勉強還可以爬樓梯,中高層住戶就完全無解了,在家裡的人困在樓上面出不去,在外面的人沒有電梯回不了家,這種情況很是尷尬。隨著電梯使用年限的增加,故障率只會越來越高,而沒有替代電梯是一梯一戶的硬傷所在。

論優點:一梯一戶無非就是私密性更高,隔壁左右沒有鄰居干擾,這僅有的優點還是通過高昂的價格所換取的。

綜合而言,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高性價比的房子更具有誘惑力,比如一梯兩戶、兩梯四戶這樣的戶型布局,公攤更大、售價更貴的一梯一戶肯定不在考慮之列;對於改善型購房者來說,與其花高價買一梯一戶的高層住宅,不如直接買花園洋房或別墅,無論從私密性、舒適度、還是品質感等方面來比較,帶花園或獨門獨戶的房子肯定完勝。

各位看官是否贊同筆者的觀點,支持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