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囧媽》之後,王晶甄子丹的《肥龍過江》再燒了一把火

2020-02-03     得著說

王晶導演、甄子丹主演賀歲片《肥龍過江》的質量如何,這裡暫且不論,這部電影給了得著兩個驚喜:

一是步《囧媽》後塵,在網絡平台騰訊視頻、愛奇藝實現電影首映,再次確認了觀眾的消費模式,對影視圈來說,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二是再次確立了「娛樂大眾」的電影風向,情懷、惡搞、自我顛覆、自娛自樂都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

《肥龍過江》的完成度和娛樂性都很高,觀感爽快、細品甜膩,是一部典型的王晶式賀歲片,那種「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特定的檔期(賀歲檔)依然十分受用。

對港產片比較了解的觀眾,從本片的海報和簡介中便能找到這種「熟悉的味道」。致敬李小龍也好,「嫁接」甄子丹此前作品(《殺破狼》、《葉問》、《大師兄》)也罷,各類揶揄惡搞的橋段也好,圓圓滿滿的大解決也罷,都沒有超越大多數觀眾的心理預期。

娛樂大眾才是《肥龍過江》最大的價值。王晶的電影,大家心裡有數,這也是為何這位港產片鼎盛時代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直到現在依然擁有不錯票房號召力的原因。甄子丹的自我定位很清楚,他就是一位娛樂大眾的專業演員,從宗師風範瞬間切換成兩百多斤的死肥宅,一點都不違和。

自娛自樂與自我顛覆從來都不過時,一部電影的亮點與一位明星的人社有機結合,才是真正的娛樂大眾,這就是《肥龍過江》的最大的賣點。

如果把視野放得更遠些,像《肥龍過江》這樣的作品,才是港產電影碩果僅存的繼承者。有人說,港產電影已死,這句話說對了一半,至少,它娛樂大眾的精神衣缽,被很好的傳承和發揚了下來,並深入國內影視影視圈的「骨髓」。

《陳情令》梭哈式的「VIP中P」,《慶餘年》因「加錢」而深陷盜版衝擊,與其說是平台做得「不厚道」,不如說是移動端視頻內容的消費者群體,一種自然而然的「排異反應」。

從尊重版權到重視渠道,觀眾們正在習慣於付費內容的消費模式,牴觸情緒是有的,但像《肥龍過江》這樣「單片加6元搶先看」的消費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尊重與接受。燒了這麼多年錢的視頻平台,終於在「大魚吃小魚」的半壟斷市場格局形成之後,對風險與利潤都不低的電影產業「下手」了。

網絡大電影一直在做,卻一直都不溫不火,小成本、賣點不足、題材單一併不是問題的根源,這是一個漫長的培養市場和觀看習慣的過程。觀眾或者說消費者們,需要培養用移動端、PC端和電視盒子看電影的習慣,一旦消費習慣逐漸養成了,剩下的問題就是內容質量與數量的問題了。

「網飛模式」過於激進,並不完全適用於國內,無論是騰訊、愛奇藝,還是位元組跳動都很清楚這一點,於是,在今年賀歲檔這個特殊的「契機」,才有了《囧媽》、《肥龍過江》的免費首映、收費首映模式出現。

《肥龍過江》到底值不值6塊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感性問題,但當成熟、優質的影視資源與跨越多屏的視頻平台相結合,院線的相對壟斷地位被打破,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囧媽》、《肥龍過江》登陸視頻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mzOC3ABjYh_GJGVUP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