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各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中國從古到今湧現出了很多畫家,他們窮一生之力來完成一幅幅屬於自己的經典作品,取得良好的成就。下面,就來看兩位畫壇界的牛人的奇聞趣事。
徐揚是清朝時期著名的畫家,他在乾隆南巡的時候,向乾隆進貢了自己的畫作,乾隆非常欣賞他,於是就將他召入宮廷。成了宮廷的「御畫家」後,他所在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觀,並且有更多的精力來創作,因此,他的畫功也更進一步了,後來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徐揚有很多名畫,但最著名的古畫就是《南巡紀道圖》。
《南巡紀道圖》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作品「宏偉」。 整幅作品描繪的是「千里江山、繁榮太平的畫卷」,長達1.93米,寬28厘米,氣勢恢宏。
二是作品「涵深」。這幅畫作中沒有一個人物,主角僅僅是清朝的江山,看似是一幅風景圖,實則是讚揚乾隆統治下的繁榮安定的社會圖。
然而,有專家將這幅《南巡紀道圖》放大10倍後,卻驚呼到:這根本不是畫!
因為放大觀看的《南巡紀道圖》實在是太精細了,整幅畫對細節的把握恰到好處,嚴謹而不失大氣,這顯示徐揚對山水樹木的形象認識,對景物的感觀,畫里成百上千棵樹竟然沒有一棵樹是相同的,連綿不斷的山峰竟然沒有一座山是一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南巡紀道圖》受到了乾隆帝的獎賞,他親自蓋上了「乾隆御覽之寶」的印章,後來這幅畫一直被清朝的帝王們收藏與宮廷中,直到清朝的晚期,這幅畫才丟失了。
《南巡紀道圖》流入民間百餘年後,出現在了拍賣會上。1995年,這幅古畫在拍賣會上被第一位「撿漏者」以297萬的價格買走。很多人都認為這位「撿漏者」有點傻,這幅畫哪值這麼多錢,結果「撿漏者」很快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慧眼識丁。在2004年的拍賣會上,《南巡紀道圖》的價格翻了7倍,以1980萬的價格成交。第一位「撿漏者」掙得缽滿盆滿。而第二位「撿漏者」後來輾轉反側,將這幅畫從1980萬賣到了3696萬的天價成交,同樣掙得缽滿盆滿。而第三位「撿漏者」在下一次拍賣會上,直接把《南巡紀道圖》的價格從3696萬漲到了9072萬,他也掙得缽滿盆滿。
從297萬到9072萬,《南巡紀道圖》的價格會漲得這樣厲害,足以證明徐揚這幅作品的出色和經典。
無獨有偶,下再來看一位牛畫家的「奇葩天價作品」。
現代著名畫家潘天壽屬於鼎鼎有名的牛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很多都是稀世之珍。特別是他的一幅《鷹石山花圖》就是很「另類」的作品。畫里只畫了一隻站在樹上的老鷹。結果就是這隻老鷹在2005年的時候,賣出了1171.5萬的天價。更令人想不到的是, 10年後這隻老鷹身價翻了20倍,賣了2.7億元。
潘天壽所畫的《鷹石山花圖》之所以這麼牛逼,這麼價值連城,當然有他的獨特之處。
首先,潘天壽對鷹情有獨鍾。相傳他在學繪畫時,突然看到天上翱翔的雄鷹,被它的非凡的氣勢和不屈精神所折服,於是他開始畫鷹,時間久了,便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
《鷹石山花圖》便是潘天壽畫鷹的巔峰之作。
潘天壽的鷹仔細一看,形狀並不好看,但當專家把他的畫放大了10倍觀察,不由驚嘆:這根本不是畫!
原來潘天壽畫里的鷹沒有形似,卻有著神似,他用墨焦距生靈的特點,以墨為主,以形為輔,濃淡得體,雖然色彩不是很豐富,卻勝於色彩豐富的畫作,因此顯得栩栩如生,炯炯有神,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衝擊心靈的震撼,他的畫洋溢著生命怒放的豪氣和蓬勃的精神力,當真是數十年之功勞的結晶。
這也是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能夠這樣的受後人的歡迎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幅畫作的價值早已突破2.7億,估計現在3億也不會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