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剩男」大多因為窮,「剩女」卻什麼類型都有?

2019-06-21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你看不見卻正在影響你的婚姻大事的大趨勢

1/6、「上遷婚」的剩男剩女

有時候,一篇論文說不清楚的問題,一張圖就能搞定。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上遷婚」,指社會習俗中,女性總是要選擇比自己高一個階層的男性為婚姻對象。

如果一張圖不行,就再來一張,「上遷婚」有一個必然的結果:剩女和剩男,而且有不同形成機制。下圖夠直觀吧?

「剩女」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階層,因為階層每向上一級,人數就會銳減。

「剩男」集中出現在社會底層,因為沒有女性可以「上遷」到這一層。

上遷婚中說的「社會分層」,主要是以收入為標準,包括女性的階層劃分,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由於房價高企,大部分家庭不可能靠男方一個人的收入維持這個階層的生活,所以女生的收入也越來越成為男生最重要的擇偶因素。

無論是上遷婚,還是剩男剩女的分布,都符合現實,是你看不見卻正在影響你的大趨勢,所以,我就以此理論為基礎,驗證幾條現實中常見的「擇偶觀」。

2/6、擇偶基本策略:女生宜早嫁,男生要奮鬥

這個策略的女生部分其實非常明顯,既然上遷婚的供求關係決定了每一層都有女生「剩下」,那麼最佳策略是「先下手為強」,所以「剩女」並不是條件不好,而是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最佳擇偶期,導致適合的婚姻對象變少。

男生要奮鬥也不難理解,「上遷婚」中,想要找到更理想的對象,最好的辦法是向上爬——既然每個階層都有女生剩下,那時間就不是問題。

時間越晚,只要你足夠努力。占據的階層位置越好,間接造成了男性不願早婚。

20多歲的戀愛就像」搶椅子「遊戲,大家都在享受東奔西跑的快樂時光,只有一少部分人意識到這個遊戲中「椅子比人少」的殘酷。漸漸地,大部分人都發現椅子越來越少,慌忙找一個靠自己最近的坐下;可直到30歲,音樂一停,也總有意識不到遊戲已經結束的人,還悲慘的站著。


很多女生說,自己並不強求「上遷」,只要生活志趣相投就行,不需要他很有錢,那就不會「剩下」了吧?

對不起,沒用,除非你能接受「下遷婚」。

所謂「生活志趣相投就行」其實是「平遷婚」。可如果別的女生都追求「上遷」,那麼供求關係就不會變化,接受「平遷」雖然稍稍擴大一些適婚男生的供給,卻會讓你和低階層的競爭者相遇,你一個名校畢業生很可能與公司前台是「情敵」。

不過,這個策略在具體運用時有一點問題,最典型的是女生的「早嫁風險」。

3/6、擇偶基本策略修正

對於女生而言,「早嫁策略」也是有風險的,整個社會階層是流動的,特別是25歲以內的男生,未來收入變化差別很大,很可能今天你覺得是「上遷婚」,過了幾年就變成「下遷婚」。

解決「早婚風險」的方法有兩個,第一是尋找「可預測性」更強的男生。

什麼叫「可預測性」呢?名校、名企、熱門專業、公務員、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等等(丈母娘的偏好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具有這些「硬通貨」,那男生平時表現出的上進心,只要能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同樣符合部分女生的擇偶觀。

女生策略變化之後,男生也要相應調整,擁有「硬通貨」的男生,如果追求上進的動力並不是很強,也可以採用「早婚策略」;相反,如果屬於積極進取型,仍然可以採用「基本策略」,不急於結婚。

第二是把擇偶時間稍稍推遲,又不晚於「被剩下」的年紀,以降低選擇的風險性,缺陷是把握這短短的兩、三年的黃金好嫁時間,難度很大。

這正是「戀愛導師」們最主攻的方向,這些「好嫁理論」千變萬化,核心就是兩條:如何識別「潛力股」,如何把自己包裝成這群人(比如程式設計師)的「適婚對象」。

當然,這個「上遷婚」造成的「剩男剩女」理論還有一個邏輯漏洞,就是居於金字塔頂的女性,難道註定會成為剩女嗎?

4/6、金字塔頂的女性

實際生活中,金字塔頂的女性雖然不好找對象,但也不會都變成「剩女」。因為這個階層的女性,肯定會選擇「平遷婚」,甚至選擇基本條件差不多的「略下遷」。

但問題在於,金字塔「腰部偏上」的女生,還是以「上遷」為主,這就造成金字塔頂部的女性仍然處於婚戀選擇中的不利地位。

金字塔頂部的男性數量稀少,而且容易形成私人圈層,如果女生在25歲之前就認為自己具備了進入頂部的實力,最好的策略只有經營自己的社交關係,或者進入多金的行業。

事實上,這個階層的女性面臨的最大婚姻問題不是嫁不掉,而是永無止境的小三威脅。

金字塔頂部的男性,因為沒有經濟的壓力,偏好將轉移到外貌、年齡等因素,選擇就不限於「門當戶對」,而是遍及整個金字塔,最容易發生「躍遷婚」,見下圖:


所以,金字塔頂的女性,事實上是在跟整個金字塔不同階層的女性競爭,這也是「小三」集中高發的原因,這種心理上的羞辱才是她們在婚戀關係中面臨的最大障礙。

另一個「上遷婚剩女」的集中分布的階層是普通白領,這就涉及另一個現象——「上遷瓶頸」。

5/6、上遷瓶頸

「上遷婚」原圖的金字塔是等腰三角形,但實際階層分布是呈「鐵釘狀」的,存在一個臨界點,高於這個點的階層人數急劇減少。

以上海為例,年薪在20-25萬附近的人數陡降。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這個臨界點,我稱之為「上遷瓶頸」,就像鯉魚跳龍門的那個「龍門」。

由於中國目前階層打通上升通道的主要途徑是大學和就業,所以「上遷瓶頸」實際上就橫梗在職場的前幾年,相信看我文章的大部分讀者都處於(或終將處於)這個位置附近。

對於女生而言,如果剛好處於「上遷瓶頸」以下,上遷的競爭將大大增加,形成一個「剩女集中帶」

面對「上遷瓶頸」,女生有兩種應對:如果同時具備「名校+名企」或其他稀缺資源,可以選擇衝過去,但有可能因此錯過最佳擇偶期;如果只具備其一,也可以求穩,儘早考慮「平遷婚」。

對於男生而言,如果努力一把,突破「上遷瓶頸」,將於擇偶競爭中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最難做的事情,通常也是最值得做的。(╯‵′)╯︵┻━┻

6/6、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

大家可能覺得我把婚姻問題談成生意經或數學推理,無比俗氣。我也承認,一段感情無法僅僅用金錢去衡量,而且生活中那些不結婚的人而過得很自在的,不在少數。

本文只是想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告訴你,在二十多歲的婚戀世界裡,你看不見卻正在影響你的大趨勢是什麼。

TED上有一個著名的演講《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心理諮詢師的Meg Jay認為:

人生真正的大機會都是在35歲左右發生的,如果你浪費了二十多歲時的大好時光,就必須在三十歲的前五年同時完成結婚、家庭、事業、生子這幾件大事,你的生活一定很狼狽,這就是在為你二十多歲時「享受年輕」支付高利貸。

演講者說:「經營婚姻(work on your marriage)最好的時機是在結婚前,那就是積極地去戀愛(being as intentional with love)……20多歲的人們就像一架剛從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的航班,剛起飛時航道上一個小小的改變會導致目的地的不同,有如阿拉斯加和斐濟之間的差別。」

我倒是因此想起了一位婚姻法專家的話:婚姻像民主,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卻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東西。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婚戀分析類文章

科學家們的「祖傳」戀愛公式

為什麼大部分的婚姻都是湊合?數據帝告訴你真相

是「付出感」謀殺了婚姻?太天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fNWSGwB8g2yegNDfa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