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和胃潰瘍分不清?這幾點搞懂了,可避免錯誤用藥

2019-07-15     健康plus

很多人都不清楚胃潰瘍和胃炎的區別是什麼?因為臨床中這兩種病的臨床表現比較相似,再加上大家對胃了解並不多,只要是胃痛就認為是胃病,具體什麼胃病不清楚,怎麼緩解也只能是喝熱水吃胃藥。胃病中常見的兩種,胃潰瘍和胃炎。其中胃炎比較常見,平時多注意飲食調理,胃潰瘍相對來說就比較嚴重和危險。

分不清楚胃潰瘍和胃炎很正常,因為胃潰瘍和胃炎在一些臨床症狀上有其共同的特性,比如說都會沒有食慾、脹氣、嘔吐等相似的症狀,分不清是小事,可很多人盲目用藥,誤判了病因,導致錯誤用藥,例如把胃潰瘍當成胃炎來治療,不僅不能消除病因, 反而會加重病情。那麼如何區別胃潰瘍和胃炎呢?

胃潰瘍,其實並不陌生,口腔等等很多地方都比較容易潰瘍,通常是因為胃酸增多侵蝕了有傷口的部位,使得最終使胃壁的保護性襯裡變薄。凡是胃腸道與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潰瘍,包括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腸、胃一空腸吻合口、梅克爾憩室等處。臨床中胃潰瘍疼痛多在飯後疼。

另外還有些比較複雜的情況,胃潰瘍發生在塬有慢性胃炎的部位,胃潰瘍與慢性胃炎同時存在。胃潰瘍的發生與慢性胃炎對胃黏膜屏障破壞有關,黏膜屏障破壞後可導致胃腔內氫離子向胃黏膜內反彌散,使胃黏膜細胞損害,從而潰瘍形成。診斷主要依靠典型的周期性上腹疼痛和X線鋇餐檢查、內鏡檢查。

胃炎,指各種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性變化。其主要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 可伴有滲出物,出血或糜爛,也可伴有黏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胃潰瘍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該病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故稱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有時缺乏特異性。比如都存在的消化道症狀有腹痛、噯氣、腹脹、食慾缺乏、噁心、嘔吐, 甚至嘔血和黑便。全身症狀可有周身乏力、消瘦、頭暈、腰痛等。所以對兩者的鑑別最好要藉助胃腸道的X線檢查或胃鏡檢查。

​胃潰瘍的患者飲食上需要注意:

1.食用含膳食纖維較低、易於消化的食物。

2.避免食用未加工的土豆類、含粗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易刺激胃酸分泌的肉汁湯液、難消化的糯米和堅果、強烈的調味品辣椒以及濃茶、咖啡、酒等。

3.少食多餐,每日5~6餐。在烹調方法上,應切碎、制軟,或製成泥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eWkC2wBmyVoG_1ZDA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