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由快到慢,在隧道的另一頭有海的呼喚、有生活的開端

2020-01-06     羅先森開森



當車水馬龍、摩肩擦踵成為城市的代名詞,當快節奏的步調成為生活常態,我們忘了怎麼讓自己慢下來,於是放任自己,載浮載沉在忙碌且日復一日的時間洪流。然而內心對於「慢一點」的渴望,始終推動著我們前往隧道另一端,進行生存與生活之間的轉換。感受到視線與建築密度逐漸降低,沒有櫛比鱗次的灰色高樓、吵雜喧鬧的引擎運轉,取而代之是一片平疇萬里、綠波蕩漾,還有浪濤啪搭規律地親吻著大地。
終於,我們到了這片心之所向的夢奇地。





住宅是自然與生活經驗的延伸。入口處分隔內外的圓弧拱門,不僅呼應從都市前來的我們,穿越長長的隧道來到這裡的過程風景,同時也象徵了心靈意識轉換的儀式開端,既是一段路程的結束,也是下一趟旅途的開始。



沉著俐落的線條,如山洞般靜謐地矗立,鏤空的設計,則減輕山洞意象可能帶來的壓迫與沉重,徐徐引導我們,留給自己一段時間的沉澱。跨越至內里,將繁忙的外衣掛置一旁,我們仿佛正一層一層褪去那為了生存汲汲營營的面具,進而從鏡面反射中,看見最赤裸的心境面貌,也逐步除去腦中的喧囂與浮躁聲響,領略自然的慷慨給予,最終使身心回歸純凈質樸的生活狀態。




有限的空間透過架高地板的設計手法,使原始地面與架高地板產生高度落差,創造既有地坪不同的層次變化,同時也透過減少隔間的數量,來提升整體視野格局。陽光透過大片落地窗肆意傾倒,在室內曬出一片慵懶,而我們透過那片窗窺探著海洋;既然幸運地擁有一片海洋,就該奢侈的讓它盡情流淌在視線所及的地方。高度不一的弧形天花板,承襲自山海的層層交疊,再度創造出山洞的錯覺,在虛實相映的空間裡,住宅內外的界限不再如此涇渭分明,我們與自然似乎更靠近了一些。




空間中巧妙地藏著各種減法語言,從細微末節誘導我們跳脫充斥著加法、乘法主義的城市生活型態。離開不是必要,卻已成習慣的忙碌步調,將自己專注單一地投入在空間本身,感知周圍環境與自身的低喃,享受著「Less is more」的生活情趣。





獨立卻開放的兩方天地,以隱藏式的收納方桌取代常規制式的家具,周邊的層架台面以及衣物間,則足以滿足基本生活之所需。連貫的臥榻,輕柔地為空間定調一處放鬆紓壓的場域;






而半開放式的主衛浴,則允許視覺徹底「穿越」延伸至海的彼端。當空間裡的人紮實的成為主體,我們能隨心所欲去賦予所在空間之意義,享受空間最高的自由度。


40.jpg (351.2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 小時前 上傳


當環境如此開闊,身心靈也同樣跟著自由了起來,不論視感或是體感上,透過水的凈化,層層過濾生存所帶來的雜質,也讓我們重拾對於生活的初衷。離開這個庇護所之後,人所拾獲的除了情感上的滿足,也帶來對於自我價值的肯定,身心終能在繁忙與放鬆間取得平衡。
創造設計是為了更貼近生活,同時也在被設計的空間裡塑造出自我。
Vocal 口述:Han Tseng 曾致豪
Production 拍攝:HEY!CHEESE
Author 文字:石尹欣
Editor 編輯:HEY!CHEESE
Design 設計:向度設計
Location 地點:Ilan, Taiwan 宜蘭, 中國台灣
Year 年份:201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WXhem8BMH2_cNUgIrWH.html















蕭然一室境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