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動盪、大分裂時期,在這紛爭不斷的一百多年中,南方和北方都出現過不少的政權,它們互相攻伐,展現出了當時獨居的風采。在當時的眾多帝王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人物,他便是被譽為"屠龍專業戶"的宋武帝劉裕。
殺過君主的人,在歷史上或許不在少數,但一生殺五個君主,那就或許只有劉裕曾經做到了。
晉哀帝興寧元年(363),劉裕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也就是今江蘇鎮江的京口區一帶。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曾寫過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他來到當年劉裕的出生地有感而發所作,其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則是他對劉裕仰慕欽佩之情的表達。
出生在京口的劉裕從小家境貧寒,差點被父親拋棄,勉勉強強長大後,他"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展現出了不同於常人的特質。最初,因為貧窮,劉裕不得不砍柴、打魚,甚至和一位著名的劉姓先祖一樣賣起了草鞋。不過,在選擇參軍之後,劉裕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直接改變了其人生軌跡。
隆安三年(399),劉裕跟隨部隊鎮壓孫恩的叛亂,在戰場上,他"手奮長刀,所殺傷甚眾"、"常被堅執銳,為士卒先,每戰輒摧鋒陷陣",可以說是十分勇猛。靠著出色的表現,劉裕在軍中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經歷了數年的征討,劉裕多次擊敗孫恩,並最終將其逼得投水自盡,而這一戰績讓他從一個普通士兵變成了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儘管除掉了孫恩,但常年的戰爭讓東晉首都建康的防禦變得十分空虛,割據荊州的桓玄趁機東進將其占領,並逼迫晉安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桓楚政權。當時,劉裕審時度勢,決定先歸順桓玄,再另做打算,在桓玄手下,他得到了很好的對待,並後者被視為奪取中原的重要倚靠。然而,劉裕其實一直在暗中糾集各方勢力,打算反攻桓玄。
元興三年(404)二月,劉裕正式宣布起義,並在很短時間內就趕走桓玄,奪回了建康城。五月,桓玄在逃亡中被殺,也成為了劉裕一生中殺死的第一個皇帝。平定了桓玄後,劉裕將晉安帝迎回了建康,但當時劉裕是復辟功臣,英勇天下聞名,而晉安帝則曾經喪失過皇權,丟掉了本就不多的威信。所以,東晉政權自然而然就被前者牢牢掌控。
此後,劉裕作為東晉將領擊敗了西蜀、南燕、後秦等政權,並且將南燕、後秦的末代皇帝慕容超、姚泓誅殺。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劉裕在擊敗慕容超後將其全族數千人一起押往建康斬首,而姚泓更是在投降後仍被劉裕斬首於建康城的鬧市當中。由此觀之,劉裕雖然確實驍勇善戰,但也多少有點過於殘忍好殺。
畢竟,對於已經失去反抗想法和能力的俘虜及其親屬,趕盡殺絕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作用。
隨著劉裕在戰場上的屢立戰功,以及對吏治、土地、徭役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他像昔日的蕭何、霍光、曹操等人一樣獲得了"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等權臣必備的特權。終於,在名義上為東晉南征北戰多年後,劉裕還是打算自己來當皇帝,不再居於人下。
義熙十四年(418),劉裕被封為了相國、宋國公,但他卻在年末派人秘密縊死了晉安帝,改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君,這便是晉恭帝。
元熙元年(419),劉裕進爵為宋王,並且獲得了與天子一樣"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等特權,可以說已經是無比尊貴。不過,劉裕還是在第二年選擇了動手,他逼迫恭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南朝的第一個政權宋。至於被迫讓位的司馬德文,自然是難逃被害死的命運,而且,他是被劉裕派人用棉被活活捂死的,實在非常之慘。
就這樣,劉裕先後幹掉桓楚政權皇帝桓玄、南燕政權皇帝慕容超、後秦政權皇帝姚泓、東晉皇帝司馬德宗、司馬德文,完成了一生殺害五位皇帝的記錄。而且,如果算上西蜀政權的成都王譙縱,那麼劉裕一生就殺了足足六個君主,在我國歷史上實在是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