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大米」為何屢禁不絕

2020-04-27     農產品期貨網

鎘大米又來了。本月24日,湖南省益陽市委宣傳部表示,針對「雲南昭通市鎮雄縣銷毀一批來自湖南益陽的重金屬超標大米」的報道,益陽市通過調查核實相關情況,決定對7家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這一回應,顯然坐實了問題大米來自湖南益陽。

就在3年前,也是湖南益陽企業,就將1440.25噸鎘嚴重超標的大米,銷售到多個省市,其中也包括雲南昭通。而稍加檢索,此類新聞報道和評論,近些年就未曾斷絕,針對涉事企業、監管部門的處罰與問責也一波接一波。饒是如此,鎘大米還是屢曝不止,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這次的鎘大米之所以被發現,是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一批不合格米線,進而追溯到鎘超標的大米。那麼,這些米線是如何流入市場的?如何被允許加工的?從湖南益陽到雲南邵通,它們又是如何「闖關」的?

顯然,這次湖南益陽再次流出鎘大米,除了追究企業責任,相應的監管責任也應追查到位。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不該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空間。只有刮骨療毒,徹底整治排污企業、嚴肅追責,把好質量關、織牢監督網,才能給民眾吃下定心丸。

而且,監管部門應將執法重點關口前移到生產端,而不僅僅是在流通和銷售端把控糧食安全。想來,只有不讓鎘大米種出來(無論是人食用,還是其他用途),才能根治這一頑疾。

來源:新華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石登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WJhunEBfwtFQPkdob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