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職場上被批評過嗎?如果一件事,是別人的過失,領導卻怪罪到你頭上,你會怎麼做呢。是據理力爭,還是忍氣吞聲?
1
職場中的「背鍋俠」
最近,一位粉絲朋友在後台留言,說她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難題,想尋求幫助。
她是個90後,現在在一家銀行工作,負責貸款方面的業務。入職以來,也算是勤懇工作,踏實幹活,卻成了一個「背鍋俠」,總被領導當成典型的「反面教材」。
說起這個領導,她也更是苦不堪言。領導是她的主管,也是副行長,說話辦事都是列厲風行的。而這位粉絲朋友卻總是遭到副行長的批評,還把那些不是她而是別人的原因導致的過錯,歸咎在她身上。
讓她苦惱的時,雖然她真的很想和領導理論一番,但是想到之前有個主任,就因為堅持己見,非要和副行長理論到底,結果就被調走了。
所以她現在很糾結,到底是應該像之前的主任那樣,不是自己的錯就堅持據理力爭,還是應該做一名聽話的員工,默默的承受著領導的批評,從而保全自己的工作?
聽了她的遭遇,管小代不禁想起來很久以前,自己剛開始工作時,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想知道我是怎麼應對的嗎,留個懸念,最後告訴你。
2
領導和員工是什麼關係
在分析這位粉絲朋友面對的疑惑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領導和員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先說員工吧,很多剛進入職場的人會把學生思維一起帶著,如果沒有人指出,並有所轉變的話,這種學生思維可能會一直伴隨著一些職場人很長時間。
什麼是學生思維,顧名思義了,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生,聽老師的話,不懂的就問。
這點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也提到過,作為一個職場人,我們進入一家企業,首要任務不是來學習的,當然你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但至少你不能讓領導覺得,你還把自己當成學生。
再說領導,這個職位一不是票選,二不能民主。這個職位就是任命的,由更高一級的管理者來指派,這也就是說明,管理者在企業中,對下屬有絕對的權力。
那麼結合二者來看,領導和員工之間,說白了,其實就是各取所需的。領導聘請員工就是來幹活,來解決問題;而員工則要完成領導交待的工作,並儘可能的完成到讓領導滿意的程度。
你可能想,囉囉嗦嗦了這麼多,和上面的疑惑有什麼關係呢,別急,耐心看下去。
3
所以是誰錯了?
仔細想想,在這位粉絲朋友身上發生的事情,究竟是誰錯呢?
其實,不難看出,在這位粉絲朋友的眼中,是她的領導——副行長的錯,可能有三:
- 沒分清錯誤的根源,他人犯錯卻不加以指責;
- 不聽下屬的言論,堅持己見;
- 氣量小,把堅持己見的下屬調走。
但是呢,如果我們不從員工的角度入手,而是從領導的呢?
「我讓這些人辦的事情沒有辦好,我不管究竟是中間哪個環節出來紕漏,最終交到我手上的人是你,那你就要負全部的責任。」
「上次一直跟我唱反調的那個主任,我說他哪裡不對都要和我辯駁,而不去想想下次應該怎麼避免出錯,我必須要把這樣的人調走。」
這樣一看,是不是覺得這位副行長也沒有錯?當然,這都是管小代自己想的,我可沒有和那位副行長打過交道。
4
職場人的路
說了這麼多,就是無非是想告訴,和這位粉絲朋友境遇類似的你們,這樣的事實:
「領導永遠沒有錯。」
這句話可能太絕對,當然,不能涉及到人格侮辱(比如領導罵人),不涉及到職業道德(比如領導讓員工做假帳)、不涉及越權或逾規,那麼領導不會錯。
比如說:
你的報表做完了,你發給他了,然後他沒看,錯過了提交的時間。——不是他錯了,是你錯了,因為你沒催他。
你催他了,他還是沒看。——不是他錯了,是你錯了,因為你沒催他第二遍。
你催他第二遍了,他還是沒看。——不是他錯了,是你錯了,因為你沒有在他不忙的時候,站在他電腦旁邊告訴他,今天不看就來不及了,您現在抽空看看吧,然後哪有問題我再去改。
這才叫職業化的態度,這也是每個職場人必須意識到的。
當然,也有種情況是領導錯了,那就是當你們共同面對更大的領導的時候。
接著上面的例子,最終,這個報表他還是沒有看。
這時更上一級的領導怪罪下來,在面對更上級領導的時候,你沒錯,是你領導的錯。
因為所有的下級責任在更上級領導的面前,都是直接上級的責任。
但是回到他辦公室,只有你兩個人的時候,還是你的錯。
5
沒有完美的人
人無完人,領導當然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他們是普通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
但是,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你的領導,那他一定有過人之處。就算他是靠拍馬屁上來的,你打從心底里瞧不起他,也不能改變,工作上你要聽他指揮的現實。
所以,當你遇到文章開頭說的情況,你要做的,不是和領導據理力爭,死磕到底,也不是默默忍受,逆來順受。
而是要用心的去理解你的領導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背後的含義和原因,再去想如何提升自己。
培養起來你的職業化態度,不要想著「別人犯錯為什麼批評我」,職場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任何一項工作,不是只完成自己的一部分,就萬事大吉了。
最後揭曉一下,管小代當年遇到的類似情況,我是怎麼做的。其實謎底已經在文中了,如果沒有不斷提升自己,我又怎會有這樣的感悟呢?
這一路走來都不易,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