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研究」素雅清新:沈行工

2020-01-18     當代油畫

【導言】「寫生研究」欄目除了梳理繪畫語言的傳承、演進的歷史脈絡與規律,重要的是將「寫生」置於當代藝術的大平台進行探討研究,強調「寫生」與社會、人文、時代的關係,以當下的視角來考察「寫生」的價值和意義。本欄目編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供大家分享。

1 藝評論

龔雲表 | 藝術評論家

沈行工先生的風景畫和靜物畫,無論是面對實景和實物寫生,或是在畫室根據素材繪製完成,都透出一種鮮活的清新感和寧靜感,但又別開生面,注入了他以精神性層面對現實風景和靜物的內心解讀,在保持與具體物象的視覺關聯中,又有意識地拉開距離,更強調主觀感受和主體作用,重視審美情感的自我抒發,從而將作品提升到精神性的表現高度。畫面上筆觸與色彩的衝突,以及與線條的動勢相交織糾纏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絢麗而空靈,顯示了他對色彩和空間的獨特理解與控制。這些作品無不是他的精神寓所傳遞出他心中的「景」和「靜」,給人一種凈化心靈的感人力量。而在這些作品中充盈著的平和恬淡、閒適悠然的意態,又與江南文化相互映照,融為一體,形成他個性化抒情寫意的油畫藝術風格。

——摘自《色彩審美意境的開拓——讀沈行工油畫感言》

邵大箴 | 藝術評論家

近幾年來,沈行工進一步深入追求藝術語言的精鍊與豐富,不論是寫江南景致,還是畫歐洲風光,畫法更率意、更自由放鬆,在平中求奇,色彩更為大膽,薄敷、重彩靈活運用,更注重在整體氣勢中講究層次的豐富和色調的微妙變化。他採用筆到意到甚至筆不到意到的意象手法,強化意境的表達,不少作品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顯示出大家風範。

讀他近期的作品,我還有一個突出的感覺,那就是他對當今畫界討論的熱門話題「意象油畫」有明確的態度。他從民族傳統繪畫中吸收營養,但不是簡單地把國畫的造型用於油畫創作,而是著眼於領會其寫意精神,即在保持油畫藝術特質的情況下,強化其意象性。也就是說,他不是弱化或放棄塊面造型,沒有使油畫技巧纖細化,而是在塊面中穿插或長或短、或明或暗的線,賦予更強烈的藝術意味和由筆觸、肌理和色彩構成的情趣,從而大大增強了繪畫語言的感情因素,使畫面更具藝術感染力,更耐人尋味。

——摘自《「如歌的行板」——沈行工的詩意油畫》

2 作品欣賞

《花與果2017.3》

布面油彩

60cm×60cm

2017

《花與2017.3》局部

《瓶花之二》

布面油彩

60cm×60cm

2017

《瓶花之二》局部

《花與2017.6》

布面油彩

76cm×76cm

2017

《花與2017.6》局部

《瓶花2017》

布面油彩

60cm×60cm

2017

《花與2017.5》

布面油彩

76cm×76cm

2017

《有葵花的靜物》

布面油彩

72.5cm×60.5cm

2011

《有葵花的靜物》局部

《藍色調的靜物》

布面油彩

60.5cm×72.5cm

2015

《暖色調的靜物》

布面油彩

60.5cm×72.5cm

2015

《暖色調的靜物之二》

布面油彩

60.5cm×72.5cm

2015

《巴黎街景》

布面油彩

60cm×50cm

2016

《威尼斯水巷之四》

布面油彩

72.5cm×60.5cm

2009

《紐倫堡街景》

布面油彩

60cm×50cm

2015

《法國蒙馬特高地街景》

布面油彩

35cm×27cm

2007

《法國蒙馬特高地街景》局部

《山村晴雪》

布面油彩

80cm×150cm

2016

《池塘春雪》

布面油彩

53cm×65cm

2014

《山村雪霽》

布面油彩

152cm×168cm

2012

《雪後山村》

布面油彩

76cm×76cm

2015

《雪後晴暖》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5

《初冬的陽光》

布面油彩

60.5cm×72.5cm

2015

《秋日暖晴》

布面油彩

82cm×86cm

2014

《藍色池塘》

布面油彩

152cm×168cm

2013

《春日山鄉》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7

《錦繡家園》

布面油彩

152cm×168cm

2015

《錦繡家園》局部

《谷里秋深》

布面油彩

126cm×138cm

2016

《山村涼夏》

布面油彩

152cm×168cm

2016

《山村涼夏》局部

《田園春曲之三》

布面油彩

76cm×76cm

2017

《早春》

布面油彩

152cm×168cm

2017

《早春》局部

《藍色的河灣》

布面油彩

38cm×45.5cm

2018

3 自 述

事實上,江南豐沛的自然資源為我們提供了繪畫藝術所必需的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但人們對於江南風景的觀感如果僅僅停留於小橋流水、煙雨清波或是粉牆黛瓦、古鎮人家,那很可能只是某種先入為主的誤解,至少說是一種不完整、不全面的印象。這些年來較為長期地、較為深入細緻地觀察、體驗江南的山山水水,讓我漸漸地對於江南風景建立起一種較為豐滿立體的形象記憶。一年四季的不同時節,我會多少次地去到這塊土地各處轉悠,每當爬山涉水來到一處不知名的村落,一片不起眼的坡地,幾經轉折,忽然間眼前一亮,面對的真是意外的驚喜!

在我看來,江南固然有秀雅精緻的庭院園林,但也不乏開闊舒緩的原野山川。一般來說江南的山顯然稱不上崇山峻岭,也少見陡崖峭壁,大多是蜿蜒起伏的丘陵,茂盛的植被隨著季節的交替而呈現出不同的色調,並不太高的山嶺通常會有農舍和坡田相嵌其間。這是一種有著人間煙火味的風景,是一種會讓人感到親近和溫暖的風景。在蘇南一帶以至就在南京的近郊,這樣的風景幾乎是隨處可見,當然要想找到真正入畫的場景,那還得走下去,走進去……

——摘自沈行工《如畫江南應是多彩江南》

4 藝術家簡介

沈行工

1943年出生於浙江寧波。196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81年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曾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油畫作品曾參加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大河上下——新時期中國油畫回顧展;向祖國彙報——新中國美術六十年;中華意蘊——中國油畫國際巡展;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等重要展覽。 2013年及2014年分別在江蘇省美術館和中國美術館舉辦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畫作品展。

-END-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QNiu28BUQOea5OwHv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