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他的紅顏知己是孫中山、魯迅的戰友!‖老家許昌
文‖賈鳳翔
註:本文系作者根據張鍾端之子張兆梅口述資料整理。
馬青霞女士是孫中山先生和周樹人先生的戰友、早期中國同盟會會員。她曾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是與秋瑾齊名的女英雄。
馬青霞1877年出生於河南安陽蔣村,父兄皆為高官名宦。青霞雖是官二代,卻樂善好施。她美麗而聰穎,能詩善畫,騎馬射箭,文武雙全。
18歲時,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馬青霞嫁給尉氏劉耀德為妻。按當時習俗,此後人稱劉青霞。至今的一些資料也都以劉姓稱之。但這實際是輕視婦女的一種表現,故本文仍稱馬青霞。劉家是超級大款,號稱「劉半縣」,在全國各地設有連鎖店。劉耀德不學無術,只有一條業餘愛好:吸毒。婚後第7年,劉耀德身體徹底垮掉,到閻王爺那裡報到去了。
就是在這個時候,馬青霞認識了張鍾端。張鍾端較馬青霞小兩歲,河南許州(今許昌)長村張人。父親張增福是鄉村郎中,常給窮人看病不收錢或少收錢,所以家中並不富裕。
鍾端16歲時,由父母作主,娶妻李氏。夫妻間並無感情,李氏也終生未生育。張家雖然貧窮,但鍾端卻是英俊出眾聰穎過人。雖無錢進學堂讀書,卻自學成才。這年他到省城開封去考舉人,病倒在汴,恰被馬青霞遇到,將他帶回劉家在開封開的當鋪桐茂典。
寡婦門前是非多,一般人是不會這麼做的。但馬青霞完全被自己的惻隱之心所左右,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鍾端病癒後,青霞覺得若讓他回到許州,他便只能每日為生計奔波,很可能毀了一個人才,便讓他留在桐茂典讀書,將來為國效力。
劉耀德未留下子嗣,劉青霞採納女傭的計策,詐稱有遺子在腹,抱養了劉耀德姐夫雷培株之子。族人為爭財產,向青霞身上潑污水,說這孩子是張鍾端的。馬青霞不理會族人的誣衊和訛詐,我行我素,濟世救人。
張鍾端沒有辜負恩姐的期望,1905 年考取了公費赴日留學。他在這裡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會。次年,青霞赴日,在孫中山、張鍾端等的影響下,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會。
當時,為宣傳革命,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決定出版《河南》雜誌,公推張鍾端為總編輯,而苦於經費無著。馬青霞毅然捐出兩萬元資金。
馬青霞又結識了張鍾端的朋友、紹興籍學生周樹人。周樹人原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就讀,因看了中國人被示眾殺頭而中國看客圍觀的影片,深感醫治國人精神之重要,便棄醫從文,但創辦《新生》雜誌流產。青霞遂約周樹人為《河南》撰稿。
周樹人先後為該雜誌撰寫、翻譯了《人間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摩羅詩力說》等論文,在思想文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作品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一卷)。可以說,沒有馬青霞的努力,周樹人的這些文章就不能面世,也發揮不了作用。
馬青霞對張鍾端心生愛意,但她卻沖不破封建思想的桎梏。張鍾端也只是把青霞當作自己敬愛的姐姐。
張鍾端在日本結識了東京醫院女護士千裝倫子。那時,清政府腐敗,中國衰弱,中國人在外國不受青睞。但倫子姑娘為鍾端的氣質才華所折服,傾心愛他。
青霞得知了他們的戀情,祝願他們幸福,更無法吐露自己對鍾端的愛。後來,張鍾端因創辦《河南》雜誌被清政府取消了官費留學資格,青霞得知,資助其完成學業。
赴日考察是馬青霞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她從此走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為在國內更好地宣傳革命,她捐洋四千元創辦《女界》雜誌,出洋數千元在開封設立「大河書社」,作為革命者在河南的活動機關。
她決心辦女子教育,以啟迪民智。「莫憐舊時花枝敗,但求自由花常開。願君不辭勞素手,育得群芳天下栽。」這首詩是其心境的真實寫照。她於1908年在尉氏縣創辦「華英女子學校」,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知識的新女性。
辛亥革命前夕,張鍾端奉孫中山先生之命,告別了即將分娩的妻子,回國參加武裝起義。他首先到南京與青霞晤談。隨後又轉道湖北漢口,找到青霞之兄馬吉樟,與革命黨人取得聯絡。
武昌首義後,張鍾端奉黃興之命,秘密潛回開封,聯絡志士,醞釀河南起義。期間得知倫子於武昌起義之日產下雙胞胎兒子,憶起當晚夢一老人贈梅花兩束,於是給兒子取名夢梅、兆梅。
內閣總理袁世凱得知張鍾端回河南發動起義,令河南總督齊耀琳嚴查,捉到就地處決。多虧青霞掩護,才使張鍾端的活動有效進行。青霞出資充作起義經費,積極參與起義。
張鍾端被推舉為河南軍政府臨時總司令兼都督,召集「仁義會」成員組織革命軍,擬於12月23日(冬至)巡撫齊耀琳出城祭天時,將其刺殺,宣布河南獨立。清軍官柴德貴腳踩兩隻船,因未被選為總司令,遂告密。
張鍾端等人被捕。為營救張鍾瑞,青霞動用了所有的資源,換得「只要悔過,即可保命」的承諾。但張鍾瑞表示「既然革命,就不惜死」,慷慨就義。青霞悲慟欲絕。
數日後,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對張鍾端等人的犧牲,孫先生異常悲痛,親自派人到日本接千裝倫子母子來華。倫子在開封祭奠後,即來到許州婆家。住了一段時間,因水土不服,欲回日本。
臨行之時,鍾端母親及李氏將二子隱匿。倫子無奈,隻身返日。青霞得知鍾端烈士後代留在中國,即趕往許州長村張,面見李氏,交給她黃金一錠,囑其作為兩個孩子將來求學之資。
1913年,馬青霞輾轉至上海,面見孫中山,提出將財產捐給國家以充修建鐵路之費用。孫中山接受了她的請求,並親自題寫匾額相贈。但因政局動盪,其願望未能實現。馮玉祥進入中州後,馬青霞終將其大部財產捐給國家。
【作者簡介】賈鳳翔,曾獲河南省高等院校畢業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全省第一名,進修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現為許昌市老幹部大學文學教師。在小說、散文、戲劇、影視、曲藝、詩歌、文藝評論、歷史研究、書法、音樂、攝影、演講、表演諸領域均有作品在國家級、省級發表或獲獎。出書三十餘本。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名列《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博客被新浪總部評為全球十大新銳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