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大金鹿的前身——國防牌自行車

2019-05-28     青島城市記憶

是否還會記得當年那蕩漾清脆鈴聲的街頭巷尾,作為曾經主要交通工具的腳踏車,在幾代老青島的心中都是一種生命的懷想和年輪的記憶。提起自行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上世紀60-80年代享譽大江南北的「大金鹿」,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前身——「大國防」!


國防牌自行車是由青島自行車廠(公私合營青島自行車廠)生產的一種自行車,分為載重型國防牌自行車或普通型國防牌自行車,俗稱「大國防」,「小國防」,從1952年開始生產980輛載重型國防牌自行車,至1967年改為金鹿牌自行車開始。共生產15年,生產量不多,主要特點:後輪採用倒輪閘,向後輕倒即可剎車;前輪採用槓桿觸閘,剎車力強;另一主要特點是「三大一吊」(大飛輪、大牙盤、大扣鏈子、吊簧鞍座)。

車把呈淺淺的「U」字形,粗粗的橫樑,厚厚的牛皮底座,堅固結實,後車座呈四方形,馱人載物非常方便。但車子非常沉,得比現在的車子重一半。與現在車子最不同的是,車閘不在把上,而是在腳蹬上,只要腳蹬往後一倒,車子就立刻閘住,特別好使。

1952年8月,泰東鐵工廠等14個(後發展到23個)、震環鐵工廠等19個(後發展到33個)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別組成青島自行車製造業第一、第二聯營社,停工12年之久的同泰鐵工廠也復工投產。此時,青島自行車行業的總資產金額已達144.58萬元,有各種設備279台,生產「青島」牌和當年投產的「國防」牌腳閘自行車990輛,翌年,總產量達到8482輛,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1945年,同泰橡皮工廠改名為「同泰橡膠廠」,除生產自行車輪胎外還生產小推車輪胎。青島解放後,同泰橡膠廠併入青島自行車廠,遷至遼寧路72號。

為了擴大自行車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1954年1月5日,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國營青島自行車廠,廠址在鐵山路83號,占地面積3218平方米,建築面積4043平方米,投資42萬元,職工74人。

此時,青島的自行車行業與瀋陽、天津、上海的自行車業並列為中國四大自行車行業。6月,青島市政府批准泰東鐵工廠在私營自行車行業中率先實行公私合營。9月,同泰、普華、順昌、振華四家分別實行公私合營,均隸屬國營青島自行車廠管轄。當年,青島自行車產量突破萬輛大關,達到10789輛。1955年6月,華昌等13個私營企業實現公私合營。國營青島自行車廠的成立和私營自行車企業的公私合營,為青島市自行車行業的大聯合奠定了基礎。

1956年,國營青島自行車廠與18個公私合營廠合併成立公私合營青島自行車廠,隸屬青島市重工業局領導,廠址設在曹縣路29號,占地35202平方米,建築面積29272平方米,固定資產224.4萬元,流動資金129.8萬元,各種設備444台,設計年產自行車7萬輛和裝配3萬輛自行車的零部件。


1954~1960年,青島自行車行業在「國防」牌腳閘載重自行車和「青島」牌腳閘普通型自行車的基礎上,先後生產出「國防」牌普通自行車、「曙光」牌小輪自行車。1960年,在全國自行車質量鑑定評比中,青島生產的「紅旗」牌自行車獲得最高分。


1961年,公私合營青島自行車廠更名為山東青島自行車廠,隸屬山東省輕工業廳領導。1966年,化工部對「鳳凰」、「永久」、「飛鴿」、「國防」四種牌號的自行車進行烤漆件驗測,確認「國防」牌自行車零部件烤漆質量超過英國產「蘭陵」牌自行車烤漆質量,名列第一。 


1967年,山東青島自行車廠由公私合營改為國營,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生產遭到破壞,出口業務被迫中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OAFAmwBmyVoG_1ZLmEi.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