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緣何能成為大師?百年望族的教育觀一直延續!

2020-06-03     布穀學習

原標題:貝聿銘緣何能成為大師?百年望族的教育觀一直延續!

文 | 布穀學習 編輯 | 青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ID:iBookgood)

布穀老師:

從法國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卡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從中國的香山飯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術館,貝聿銘先生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為何能夠成為大師?

是什麼樣的家族、什麼樣的基因、什麼樣的教育才能造就這樣一位大師?

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貝聿銘先生的生平: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

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榮獲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里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一、貝家百年望族那真不是吹的

明朝中葉,原籍浙江的貝蘭堂定居蘇州,以行醫賣藥為生,成為蘇州貝氏的始祖。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貝氏由於經營中藥業成為蘇州四富之一。

到了近代,貝氏家族以同為第十三世孫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兩支最為興旺。

貝哉安及其子孫被稱為「金融世家」,而貝潤生則被稱為「顏料大王」。

這兩支成就非凡,貝潤生在蘇州留下了一座修繕完整的獅子林。獅子林是漢族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又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現在的獅子林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二、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

都堪稱那個時代的超級精英

蘇州博古館新館

貝哉安參與創辦了上海銀行,還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

貝哉安的五個兒子、四個孫子也都從事金融工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貝哉安的第三子,也就是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

貝祖詒出任過中國銀行副總經理以及中央銀行總裁。

1948年,貝祖詒赴美,擔任駐華盛頓中國技術代表團團長。

此後,貝祖詒做出了一生中一個重大決定:留在美國。若不是這個決定,日後就不會有建築大師貝聿銘了。

1962年,貝祖詒出任中國香港上海商業銀行董事長,直到1973年退休。

三、留給子孫最大的財產是德

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貝祖詒與夫人民國名媛蔣四小姐蔣士雲,富豪家族多的是,大多只能算是暴發戶,難得的是富而不驕,樂善好施,才算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貝聿銘的叔祖父,「顏料大王」貝潤生認為,「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把自己花巨資修繕一新的獅子林,給全體族人享用。

此外,他在園子裡設立了貝氏祠堂,並在旁邊捐資建立了貝氏承訓義莊,用來贍養、救濟族人。

貝潤生與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共同捐資在蘇州城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二人對蘇州的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捲走了一億三千萬美元,而貝聿銘的父親,身為中央銀行總裁的貝祖詒遠走美國之時卻沒拿走一分公款。

四、重視把子女送進頂級學府

日本MIHO博物館

貝哉安很早便中得秀才,20歲已經時成為蘇州府學貢生。後來由於父親去世,只得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打理父親留下的大批產業。

貝哉安重視子女教育,兒子貝祖詒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唐山工學院,而貝祖詒把兒子貝聿銘送到美國求學。

貝聿銘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而他的四個子女們,其中三個兒子和父親一樣,畢業於哈佛大學,從事建築工作,女兒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都非常出色。

看來貝氏家族的光榮傳承,還要不止5代了。

五、貝聿銘的母親和繼母

貝聿銘的母親,是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莊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可惜在1930年,患癌去世。

此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又娶了「江南名媛」蔣士雲,是為貝聿銘的繼母。

蔣士雲是當年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蔣履福之女,她從小天生麗質,聰穎好學,10歲時被家人送往上海讀書,12歲隨父親赴北京,在英國人辦的學堂里學習英語。

16歲時,作為駐外使節的千金小姐,蔣士雲又隨父母遠下歐洲,並在法國巴黎留學一年,在熟讀英語的基礎上又初通了法文。

六、貝聿銘受到的教育

大師更容易培養出大師

貝聿銘的中學是在上海讀的,他在這裡接觸到了新的建築、藝術和生活方式,電影成了他獲得信息和啟發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影片中輕鬆、愉悅的美國校園生活令他十分嚮往。

1935年,18歲的貝聿銘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輪船。最開始時,貝聿銘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學院學習。

然而,貝聿銘對當時過於傳統保守的賓大建築系頗為失望,僅僅兩周之後轉到麻省理工學院,轉專業改學工程。

在此期間,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講,被貝聿銘稱為「我建築教育中最重要的兩天」。

1938年,貝聿銘遇到在事業跟生活上相伴一生的陸書華。

1940年,貝聿銘於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並在1942年到哈佛大學追隨格羅皮烏斯學習,之後又進入哈佛研究生設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在哈佛大學,貝聿銘有兩位良師益友,其一便是格羅皮烏斯,他將建築與相關學科融合的包浩斯教育理念,以及注重合理性的觀念深深影響了貝聿銘。

另一位則是馬塞爾·布勞耶,他對光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就使貝聿銘對光有了了解,也認識到了光在建築中的重要性。

從那以後,貝聿銘將光視為設計建築時最先考慮的問題之一,也因此獲得了「光線魔術師」的美譽。

七、貝聿銘是如何教育後輩的?

貝聿銘原本不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訴兒子們:建築師是一種老年人的職業,只有到了四五十歲,才能取得成績。

但3個兒子都繼承了父親的事業:貝定中是城市規劃師;貝建中本科學了物理,研究生時轉學了建築;貝禮中在哈佛大學念的是設計。

1990年,他和兒子貝禮中還因合作設計洛杉磯比利華山莊辦公大廈而獲得「洛杉磯美化獎」。

貝建中於1968年在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獲得物理學士學位,並於1972 年畢業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貝建中是中國北京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設計負責人。

他於2003年完成了一個西岸著名公司的領導辦公室,在2006年完成了此項目並榮獲2009年美國建築師協會/美國圖書館協會圖書館建築設計獎、位於墨西哥里昂市瓜那加托圖書館、多哈卡達市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公園項目的設計。

貝禮中先生於哈佛大學受教,於1972年取得文學學位並於1976年自設計研究生院取得建築碩士學位。

在離職與兄長貝建中創辦貝氏建筑前,他在1976至1992年於貝聿銘及合伙人建築事務所從事建築工作。

八、貝聿銘給後代的忠告

1 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

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人並不指望成為什麼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潤一些,爽一些。

那麼,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當你對一個行業有那麼幾年的體會,以後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盪不是上策,最後你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2 可以做設計,切不可沉湎於設計

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鑽研設計!

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麼註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

適可而止為之,因為設計只不過是你今後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願意到老還是個設計師!

3 不要去做設計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

在企業里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麼都不懂,憑啥拿那麼多錢,憑啥升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設計師的迂腐之言。

你想想,老闆搞經營那麼多年,難道見識不如你這個新兵?人家或許善於管理,善於領會老闆意圖,善於部門協調等等。

因此務必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親和力,察言觀色能力,攻關能力等,要成為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顯示器!

設計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從古到今,美國日本,一律如此!

4 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

不要只和設計師交往,認為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闆或高層管理,那麼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人。

了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了解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後發展的巨大的本錢,沒有這些以後就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難,交不少學費,成功的機率大大降低!

5 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

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為以後做一些積累,以後的用處會更大,會少交許多學費!

6 抓住時機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轉變

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設計,適當時候要轉變為管理,前途會更大,以前搞設計也沒有白搞,以後還用得著。

搞管理可以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培養自己的市場概念和思維,同時為自己以後發展積累龐大的人脈!應該說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7 逐漸克服自己的心理弱點和性格缺陷

多疑,敏感,天真(貶義,並不可愛),猶豫不決,膽怯,多慮,臉皮太薄,心不夠黑,教條式思維......這些設計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須改變!

很難嗎?只在床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幫朋友守一個月地攤,包準有效果,去實踐,而不要只想!

不克服這些缺點,一切不可能,甚至連項目經理都當不好......儘管你可能設計技術不錯!

8 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後做準備

建立自己的工作環境!

及早為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境,裝備電腦,業餘可以接點活,一方面接觸市場,培養市場感覺,同時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網絡,咱搞技術的沒有錢,只有技術,技術的代表不是學歷和證書,而是人脈,有了這些,等待機會,否則,有了機會也抓不住!

9 要學會善於推銷自己

不僅要能幹,還要能說,能寫,善於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

要創造條件讓別人了解自己,不然老闆怎麼知道你能幹?外面的人怎麼相信你?

提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機會自然會來找你!

特別是培養自己在行業的名氣,有了名氣,高薪機會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機會...

10 該出手時便出手

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

條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干,去闖出自己的事業,不要猶豫,不要彷徨,乾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為下一次衝擊積累了經驗,不幹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經歷失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NMhe3IBfGB4SiUwZK2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