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李金鍚
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來說,一般軍隊都是由"陸海空"組成的,當然也有國家因為政策需要單獨設立第四軍種甚至第五軍種,比如俄羅斯便是五大軍種,除了陸海空還有戰略飛彈部隊和空降兵部隊。
而美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也是五個軍種,除了常規的陸海空外,還有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當然也不排除增加第六個"兄弟"的可能,特朗普就曾在公開場合表明正在考慮建設太空部隊。
但估計誰也不會想到,目前大有替代陸軍成為美國最強陸上作戰部隊的海軍陸戰隊,其成軍之路異常艱難,甚至不惜"逼宮"總統。
一、國家安全法
1947年,對美國軍事史來說是個極端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一直隸屬於陸軍的航空兵部隊終於獨立成為了空軍。而已經獨立於海軍運行的海軍陸戰隊卻沒有獲得名分。
這一年,美國通過《國家安全法》明確了軍隊編制。條文中儘管承認海軍陸戰隊的獨特地位,但該法案並沒有明確界定海軍陸戰隊在海軍部門中的地位。這就意味著海軍陸戰隊沒有權利進入參謀長聯席會議。
參謀長聯席會議相當於美國"軍委",是美國最高級別的軍事諮詢機構,由各軍種司令為組成人員。進不去聯席會議就意味著無法為自己說話,各種不利於自己的決定隨時可能強加過來。
在二戰期間,海軍陸戰隊與海軍就統屬問題爆發了一場非常大的高層級別衝突。當時的海軍陸戰隊與分艦隊級別一樣,任何海軍作戰司令部的科室都可以對其進行約束。
衝突之後,時任海軍作戰司令、海軍部長內斯特·金上將出面調停此事,將海軍陸戰隊的長官任命為海軍參謀長,可以直接接觸到海軍司令。之後的繼任者尼米茲上將也延續了這一決定。這種措施屬於"君子協定",一旦下一個繼任者不遵從就失去了意義。
但1947年通過的《海軍重組法案》威脅到了"君子協定"。該法案旨在使美國海軍部內的戰時主要職能永久化,可是內容沒有提及海軍陸戰隊的地位。
之所以這麼做是由於當時美國面臨著與蘇聯開戰的可能性,陸軍和空軍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才能打這場可能發生的戰爭。為了在控制軍事成本的同時獲得必要的資金,他們只能減少一張可能出來要錢的嘴,反正在歐陸戰場上與蘇聯開戰的話,兩棲登陸的可能性非常低。
最後,由海軍司令韋斯特代表陸戰隊參加了參謀長聯席會議,會議決定:一旦發生戰爭,只允許4個海軍陸戰隊師參戰。這不僅少於二戰期間部署的6個師,還遠低于海軍陸戰隊的動員能力。此外,軍級以上的戰術指揮是不允許的。
二、禍不單行
如果真的只允許4個師參戰,還不能實行軍級以上的戰術指揮,那就意味著美國自廢了兩棲作戰能力,將海軍陸戰隊當特種部隊使用。
接踵而來的災難還有經費預算的削減,時任總統的杜魯門將自己的好朋友路易斯·詹森扶上了國防部長的寶座。詹森部長是個崇尚極端精簡的人。他希望海軍航空兵歸屬於空軍,而海軍陸戰隊就融入於陸軍的編制。當時這項計劃沒有通過國會的批准。否則今日的美國就是海軍的航母搭載著空軍的飛機進行作戰,那畫面簡直太美不敢猜。
為了阻止海軍和空軍的遊說,杜魯門通過《國家安全法》的修正案,使國防部成為一個單一的行政部門。因此,詹森部長的權力大大增加。
這種編制上的"壓榨"終於帶來了爆發。1949年,為了保證空軍B-36遠程轟炸機項目的經費,詹森砍掉了新型航母的建造計劃。這引起了海軍的不滿,於是幾名海軍上將以及海軍部長沙利文辭職以示抗議,這次事故史稱"海軍上將們的起義"。
強硬的杜魯門並不打算慣著這幫將軍們,於是用弗朗西斯·馬修斯取代辭職的海軍司令沙利文。馬修斯是一位沒有海軍背景的政治家,因此不懂海軍與海軍陸戰隊之間的瓜瓜葛葛。
在接手工作後不久,馬修斯發現了兩棲登陸的價值,也看到了海軍打壓陸戰隊的內部文件。於是他打算把海軍陸戰隊說句話。
可是在崇尚"至簡"的國防部長眼裡,任何擴充編制的事情都是行不通的。他對新任海軍司令說:"在我眼裡,海軍陸戰隊的價值未必比獸醫部隊的大。"
就這樣,時間到了195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多年的強制削減,人數減少到2.4萬人以下,步兵團從11個降至6個,航空中隊從23個降至12個。伴隨人數減少的還有裝備、彈藥、物資和人員的撥款,甚至連戰術訓練等方面都進行了簡化。而那些水陸兩棲艦艇則分配給陸軍進行訓練。
可隨後事情出現了希望,麥克阿瑟計劃在仁川實施兩棲登陸作戰,這個時候杜魯門才發現海軍陸戰隊的價值。但這並不代表會有什麼轉機,因為杜魯門並沒有打算進行什麼實質上的措施,他說:"海軍陸戰隊就是海軍的警察部隊,只要我是總統,它就會一直是。"
柳暗花明
而海軍陸戰隊的命運出現轉機,直到現在成為獨立軍種,最應該感謝的恰恰是美國政客們。
在得知民主黨總統牴觸海軍陸戰隊之後,共和黨議員們站出來猛烈抨擊杜魯門。包括那個創造了極端價值觀"麥卡錫主義"的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他說了一句評價杜魯門的名言:"這個國家面臨歷史上最平庸的領導層之一。"
而結果說明一切,仁川登陸戰的勝利不僅將麥克阿瑟推上了頂峰,同時也讓海軍陸戰隊揚眉吐氣,而且更是激起了美國國內對杜魯門的抗議。
最後總統只能用道歉平息了事態,同時被迫承認對海軍陸戰隊的支持。因此一些支持海軍陸戰隊的國會議員們趁熱打鐵,提出了一項法案。內容要求設立4個永久海軍陸戰隊師和4個空軍聯隊,加入參謀長聯席會議,並設立一名海軍助理部長,代表海軍陸戰隊在海軍部門工作。
儘管白宮和國防部仍然強烈抵制這項計劃,但是在仁川登陸的大勝利下,誰也無法阻擋法案的進行。最後經過妥協,海軍陸戰隊成為一支由3個師和3個空軍聯隊組成,上限為40萬人的武裝力量。
後來由於政治之爭,民主黨總統吉米·卡特總統為了讓民主黨可以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中增加一個席位,於是在1978年簽署了法案,宣布海軍陸戰隊可以與其他軍種平起平坐。這應該是對民主黨前輩杜魯門的最大諷刺。
不過,如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雖然人數已接近20萬,但在規格上仍矮其他軍種半截,而且由於經費少,經常用用最爛的裝備上最危險的戰場,堪稱美軍最慘的一支部隊,被網友們戲稱「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