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是以族屬命名的古代文明,目前尚未發現有確信的文字材料,只有隻言片語的古老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漢代著名文學家揚雄的整理,形成《蜀王本紀》一書。
據《蜀王本紀》,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這些先王的傳說或年歲數百、或神化不死、或山中得仙、或生從天墮、或死而復生,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這是中華文明體系中,最為神秘撲朔的一段,也是中華文明中起源文明之一。從第一次看到三星堆,以及小時候讀《蜀山劍俠傳》,就對這塊土地上的文明,有著濃厚的興趣。許是俺們祖宗就來自於此,或者說還真是地外文明哺育了這天府之國。
若以今天已知的史實視角來看待那些個神話,大體折射出古蜀文明具有悠遠的文化根源,在發展過程中雖歷經不同階段的波折,但意味深長,我們探知先祖的密碼可能連邊都未觸及,一切都是殘字遺物上的猜測而已。
約1700年前,蜀人秦宓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會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淮、濟四瀆,江為其首,此其一也。禹生石紐,今之汶山郡是也。昔堯遭洪水,鯀所不治,禹疏江決河,東往于海。生民已來,功莫先者。此其二也。天帝布治房、心,決政參、伐,參、伐則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車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三國志.蜀書.許糜孫簡伊秦傳》秦宓之意,乃有以古蜀文明為天下先,古蜀文明為古華夏文明之源的意思。其所得到的評價,在當時是陳壽所謂「專對有餘,文藻壯美,可謂一時之才士。」而在今天看來,恐亦難免被視為狂怪之論。但是這些話是否有那麼一丁點道理捏?
古代文獻中所傳古帝王多與古蜀有神秘關係,俺們來數數:
黃帝被視為華夏之祖,「五帝」之首。其原配即「西陵之女,是為嫘祖」。」西陵」便是西漢武帝時所置「蠶陵縣」,東晉廢。其地在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疊溪,正岷江發源 地 。
黃帝既娶蜀,又生子於蜀。所謂「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地。玄囂青陽是否即少昊?史家所說不一,但史載少昊「帥鳥師居西方,以鳥紀官「,揆之地望與所崇拜圖騰,其人恐怕還真居於蜀地。
黃帝子昌意生於蜀地,又「娶於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謂之昌仆氏,產顓頊」。「五帝」中帝高陽顓頊又生於蜀 。其具體地望 ,則在若水之野。
顓頊子鯀亦生於此。據《竹書》,「顓頊產伯鯀 ,是維若陽,居天穆之陽」。
鯀之子為禹,乃生於汶山郡廣柔縣,其地在今四川綿陽市北川縣。
夏禹之子為啟,雖生於巴而不在蜀,但其活動地域卻值得注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此天穆之野,高二干仞,開焉得始歌《九招》」。這裡「天穆之野」即顓頊產鯀之「天穆之陽」,正在「若陽」亦即若水之北,也是在蜀地西北部與岷山相鄰地區。
啊呀,扯了那麼多,晦澀而神秘。
古文明,蜀文明,有個遺蹟堆三星,三星堆青銅像帶金,轉了轉,看了看,瞧了瞧,還是沒解開古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