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動輒打罵,沒有教育成分,只是一種發泄和控制孩子的手段?

2019-11-09     蕾媽育兒經

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多家長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奉行的這種理念,覺得只有棍棒底下才能出孝子,特別是在老一輩人中,這種觀念更是濃厚。就算是現如今我們知道了,這種教育觀念是錯誤的,但是有時氣極了卻仍舊會和孩子動手打罵孩子,這真的是教育嗎?

前幾天有一個視頻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在視頻中,一個看起來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在打自己的媽媽,下手十分狠,可是面對孩子的拳打腳踢,這位媽媽卻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似乎已經被打習慣了。

網友紛紛感到不平,這個孩子為什麼對自己的媽媽如此兇狠?還有些網友說,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打回去,讓他知道打人到底錯沒錯。還有些網友則說可不能以暴制暴,不然,更讓孩子覺得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了。那麼假如這位被打的媽媽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或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打回去,讓孩子知道打人的錯誤,這應該也是很多父母常見的教育方式。確實,很多孩子在犯錯之後因為被打罵,所以變得收斂,甚至不再犯。可實際上這卻並不是真正的在教育孩子,人天生都是有攻擊性,而打孩子這種具有攻擊性的行為並不能真正教育孩子,相反只能起到控制的作用。

家長們一定要知道,這種打罵教育,長此以往只會對孩子造成更多的傷害。

1、 傷害身體

很多家長覺得只是打孩子屁股幾下沒有關係,但是卻不知道孩子的身上除了手心之外,別的地方都不能打。而且有關研究也有過證實,排除各種因素之後,童年時期遭受過家長打罵的孩子在成年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是其他孩子的1.02倍。

2、 傷害心理

還是對父母有著天生的依賴,在孩子心中,家長就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可是如果家長經常對自己的孩子打罵,那孩子就會產生恐懼心理,但是在他們的心中,可能還會覺得自己已經不被愛。長此以往下去,經常挨打挨罵的孩子很容易就養成脆弱、敏感、自卑而又多疑的性格。

3、 影響智力

很多家長覺得這就更不靠譜了,但是這卻是有事實依據的,美國曾經專門對此進行過研究,他們花費了4年的時間最終研究出來:4歲以內未遭過體罰的兒童智商要比經常挨打的高出5分,而9歲以下的兒童,智商分數的差距已經高達28分。

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好,而不是以愛之名肆無忌憚的去傷害自己的孩子。很多事情並不是靠家長打罵一頓就能夠解決,還要真正耐下心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你們覺得是不是這樣?

------------------------------

關注【蕾媽育兒經】,了解更多孕期和育兒知識,學會解決親子成長問題和家庭矛盾!若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私信留言評論,作者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專業的回覆,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Hw6Um4BMH2_cNUglc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