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換帥:印度為什麼「盛產」矽谷CEO?

2019-12-11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664篇原創文章

谷歌母公司換帥了。

美國時間12月3日,谷歌的創始人佩奇和布林雙雙宣布辭職,卸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和總裁。

接任他們的是Google的現任CEO——印度人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又一位印度裔職業經理人成為美國巨頭公司的CEO。

在美國,很多巨頭的CEO都是印度裔。

除了谷歌,還有微軟、百事可樂、軟銀、Adobe、SanDisk、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等等,這些知名的行業巨頭,都曾經或者正在聘用印度裔擔任CEO。

近10年來,世界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而印度裔就占10位。

甚至有人開玩笑說,矽谷的科技公司,已經被印度人占領了。

於是,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在美國,印度人會這麼厲害呢?

為什麼美國就沒有一家巨頭公司,CEO是華人呢?

我不敢說我能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我想跟你聊聊,一些關於印度人的軼事。


1

我在微軟工作14年,曾在技術部門領導一個30人的團隊。

除了上海的團隊外,還有2個香港人、1個台灣人、6個韓國人,和14個印度人。

所以,我有幸管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印度人,從中了解到印度人的一些特點,很有趣。

首先,印度人的英語水平很高。

印度人能在美國混得那麼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英語水平真的很高。

我管過韓國人、台灣人、香港人、大陸人、還有印度人。

很多人說中國人英語不好,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亞洲地區英語最不好的,並不是中國,而是韓國和日本。

我過去管的那6個韓國人,其中只有兩個人懂英語。

另外4個,不但不會說英語,連寫也不行。

所以,我只能通過那兩個懂英語的韓國人來管另外4個人。

但這兩個韓國人雖然懂英語,他們可以讀寫,卻不太會說。

他們基本上只能說一句:Can we talk in MSN?(我們能用MSN溝通嗎?)

於是,我們大部分的溝通,其實是在MSN上。

日本人的英語水平,也和韓國差不多。

那在亞洲地區,英語最好的國家是哪些呢?

印度就是其中的一個。

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很多受過教育的印度人從小就會講英語。

雖然他們說英語會有印度口音。

比如,印度人用英語說1、2、3,會說成one、true、tree。

乍一聽,你以為他說的是「一顆真實的樹」,但其實他說的是1、2、3。

中國人的英語本來就不是最好,再聽有口音的英文,就會覺得印度人說英語特別難懂。

但美國人聽起來就很容易了。

這就像,我們聽天津話,很容易就能聽懂。

但是讓一個學中文的外國人,來聽天津話,他就會覺得特別難懂。

所以,雖然印度人講英語有口音,但和美國人溝通起來,完全沒有障礙。

印度人之所以能夠在美國混得很好,這也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

第二,印度人非常便宜。

微軟之所以會在中國建一個技術中心,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勤勞且便宜。

而印度人,比中國人還要便宜。

便宜到什麼程度呢?

印度人的用人成本僅僅是中國人的1/3。

印度人雖然便宜,但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其實非常高。

在當時微軟的整個大區(包括亞洲、澳大利亞、紐西蘭),上海是最高級別的技術中心。

而印度,是除了上海之外,技術水平最高的地區。

別的地區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提交到上海來。

而我們每次接到的來自印度的問題,通常都是最難的。

印度人技術水平高,且特別便宜,這是第二個很重要的特點。


3

第三,印度人特別穩定,只關心技術。

在微軟管理技術團隊的時候,我大量的時間,都要花在溝通上。

往上,要跟歐洲團隊、美國團隊溝通;往下,要跟韓國團隊、上海團隊、印度團隊等溝通。

溝通到印度團隊的時候,我跟他們說,你們好好做,很快就能夠升經理。

然後我發現,他們根本不為所動。

我就特別好奇,為什麼呢?

印度這個民族很有意思,很多人信仰印度教,深受種姓制度的影響。

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把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最低等級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認為自己只適合做這個等級的事,低等級是無法跨越階層的。

所以,一些印度工程師,會覺得自己這輩子也不可能往上走,他就甘心於只做工程師,專注研究技術。

你讓他做更大的事,他也不感興趣,他只對技術感興趣。

所以很多印度人,都有工匠精神,但沒有雄心壯志。

也因此,印度人特別好管。

英語好,又便宜,再加上特別好管,所以印度人就能在科技公司發揮很大的作用。


4

第四,印度人工作在美國時區。

什麼意思?

有一次,我去微軟的西雅圖總部開會,想打電話訂餐送到酒店。

電話接通,我一聽,是個印度人。

而這個印度人,其實並不在西雅圖,而在印度的班加羅爾。

所以這個電話是接到班加羅爾,再從班加羅爾接回西雅圖的。

為什麼?

當時整個印度的IT業,有很多呼叫中心都是為美國市場服務的。

而美國的白天,是印度的半夜。

為了給美國市場服務,很多印度人就得上夜班,工作在美國時區。

印度人英語好,且便宜,還好管,又工作在美國時區。

所以印度人就能跟美國的IT環境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之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印度人跑到美國。

所以今天,在美國的IT公司,你會看到印度人占了很大比例。


5

那為什麼今天印度人能做到美國巨頭公司的高管,而中國人卻很少呢?

有人說,是因為中國人不團結。

中國人可能確實在美國沒有顯得那麼團結,但這只是一個表象。

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印度人的占比更大。

在一個科技公司里,印度人的數量是遠遠大於中國人的。

所以,單按比例算,要做到CEO,印度人也比中國人更容易。

第二個原因,是印度人來美國比中國人早。

來得早,英語好,本身又跟美國的科技公司很融入。

所以印度人做到高管的可能性,也會更大一點。


最後的話

印度人總能做到美國的高管,有天然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

這篇文章並不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是從我的角度,來跟大家講一些關於印度人的軼事。

美國的高管,很多是印度人。

這非常令人尊敬。

但我們也不要因此覺得自卑。

雖然在美國,中國人很少能做到高管,但是在中國本土,我們做得非常不錯。

世界十大網際網路公司里,中國的公司就占據了4席。

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自豪的。

所以,我們不一定非要做到美國公司的高管。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創立自己的企業。

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