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單身的比例,英國和俄羅斯加起來也鬥不過中國

2019-08-01     跟著浪跡去戀愛



中國單身人群力量有多強大?

據統計,我國單身人群數量已經達到了2.4億,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人口的總和。

全俄羅斯和英國總人口加起來,算掉老弱病殘孕,和中國單身狗來個1V1拔河,絕對會輸的底兒掉。

大街上放眼望去,大概每7個人中就有1個單身,也就是說,我周圍的6個人一定都很幸福!



但在亞洲,中國還不是最慘的,號稱是未來中國樣板的日本,到2035年,預計會有一半日本人過著單身生活。

按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2050年日本人口將減至1個億,「地廣人稀」用在日本這個島國身上,還真是有點滑稽。

有人才有動力,於是坐不住的日本政府就毫不留情的給單身狗上了稅。

日本作為已開發國家,從某種角度來說,其發達的「單身經濟」以及民眾觀念的變化都是促成單身死循環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針對單身宅男,不管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都有人在背後操心。

針對心理需求,有專門的「陪睡師」。



付出一定金錢,就可以得到真實女友「同款」陪伴。

而且項目還比較多,膝枕、撫摸、按摩、深情對視,一個足不出的宅男,瞬間就可以得到一個滿分美少女的陪伴。

針對生理需求,日本人有與「男人的天堂」荷蘭阿姆斯丹的紅燈區齊名的歌舞伎町一番街。



個別不願意混跡紅燈區的男人,日本產的充氣娃娃物美價廉、工藝精湛,向來是宅男的不二選擇。



即便日本產充氣娃娃已經領行全球,但日本人在性產品行業,永遠瞄準的是更高更強。

18年10月份,日本發布「性愛機器人」,其結構複雜,高度擬人化震驚全球;

設計者稱完全可以代替真實的女友,在「單身界」引起巨大轟動。



當日本單身男性正在痴迷於陪睡女僕、歌舞伎町時、性愛機器人時,日本的單身女性又在幹什麼?

隨著日本社會男女社會傳統分工的變化、女權的崛起,女性的經濟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

傳統日本家庭模式是男人在外賺錢,女人操持家務,而如今隨著女人出去工作漸漸風行,她們已經不再滿足於一畝三分地上操持家務了。

老娘,也要出去飛!

這下子,大男子主義嚴重的傳統日本男人就更不想娶妻了。

一個不願嫁、一個不願娶,政府不上稅都不行。

看起來似乎日本的現狀離我們尚且有段距離,但是我們中國,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趨勢。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於2015年出版了一本顛覆的書籍叫《單身社會》。

書中說,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改變了人們對自身,以及人類最親密的關係的理解。」

或許,單身狗們最大的問題,是正在忙著「學習單身」!



單身社會到底怎麼來的,單身狗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各年齡段的人群單身的原因實在太多,除了個人的特殊情況,大的社會環境也是原因之一。

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中,「戀愛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門必選課,學校會定期組織各種活動鼓勵男女同學接觸,教男女同學怎麼約會。

但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卻是缺失的。



被洗腦(或者說被打怕)的孩子們紛紛鄙視「早戀」的同學,將他們劃分為「壞學生」。

結果這些壞學生畢業後多少懂一點怎麼追女生,但苦讀書的乖乖娃兒就不好說了!

90後大學一畢業就已二十多歲,沒有好出路,「被動」考研就更加耗費時間精神。

對於兩性關係的理解,自然就是個情場小白。



有些男同胞小平頭、牛仔褲、休閒運動鞋,像極了初高中時期穿著校服、帶著眼鏡,留著同款平頭的學生。

他們辛勤工作,頂著日益消瘦的身體日漸頹唐,回家後還的面臨各種審判——

「你婚了嗎?」

「沒婚?那你真是昏了!」



除了戀愛經驗不足,戀愛經費不足也是巨讓人無奈。

以一線城市深圳為例,女性要求達男方年收入達到20萬,接近日本女性要求的380萬日元。

深圳的單身率已經達到了64.48%,也接近了日本這個頭號單身大國。




在很多男生達不到女方父母要求時,女孩們也開始努力賺錢,高喊著「安全感是自己給的」,為了想買一套房的目標而努力!

某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女性購房者的比例為46.7%,幾乎與男人們平分秋色。

尤其是30歲以上的大齡女生更加生猛,比例年年走高,平均值是個啥,她們的目標是直取最大值!

於是乎,你也在忙著賺錢,我也在忙著賺錢,大家都在忙著賺錢。

談戀愛?還談個屁啊!

往些年大家都自稱單身貴族,拒絕「單身狗」此類詞彙。

而這些年呢?一大批人自我調侃的時候言必稱「單身狗」!

為啥不懼「單身狗」,是因為已經習慣了單身並正在學著如何單身。

就拿吃的來說,情侶兩個人老叫外賣也不是那麼回事兒,做飯吧,誰來洗碗就很要命。

一個人,方圓幾公里的外賣隨叫隨到,想吃啥吃啥,還不用洗碗。

2015年《中國外賣 O2O 分析報告》顯示,外賣叫餐人群中單身人士比例達到54.7%。

全世界誰最希望你汪汪叫?恐怕外賣小哥是其一。(外賣小哥:我的錯!)



那吃完飯躺在床上有些孤單又該咋辦呢?

找個男(女)朋友吧,它如果不愛躺著就愛玩遊戲塗指甲油,又不能硬拉著躺。

所以,想來想去還是寵物靠譜。

中國寵物市場目前規摸達1722億元,單身人群自然又是主要市場。

但養寵物也比較費成本,貓糧狗糧日常品類各種更換,而且營養膏自製餐也要不時來一下。

還得照顧它生病、受傷,甚至,還得照顧它來大姨媽!




但與之相對等的,是陪伴、忠誠、不離不棄,你的世界也許有很多人,但它的世界,就只有你!

這種忠誠和陪伴,付出與收穫,在兩性中,就不一定了。

個別渣男渣女橫行,榨乾了對方,舒爽了自己,貢獻了單身率。

但狗畢竟是狗,貓畢竟是貓,一般情況下它代替不了人,生理需求絕對是單身狗繞不開的話題。

好在,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YP……交友軟體!

70後、80後「15880拉拉交友網」開創性的網際網路交友模式發展到今天,90後、00後,已經坐擁微信、探探、陌陌、極目、世紀佳緣等一系列交友方式。

再加上大眾對於「性」的解放和認知上的改變,「約不約」已經不再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事情。



於是,我們學會了怎麼辨別哪家外賣好吃、哪種寵物更黏人、哪個交友APP最好使,學會了如何單身。

甚至,有KOL瞅准了商機,鼓吹精緻單身生活,大家又把閒錢拿來買各種奢侈品,裝修各種租來的房屋,越「精緻」越單身。

可是,單身真的很快樂嗎?

所謂學習單身,實際就是「被動學習」!

人類的自我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人自己哄自己的能力,魯迅大大早就剖析的很清楚了。

上小學時,《阿Q正傳》中的阿Q被我們噴了個狗血淋頭,「精神勝利法」更是被踩了個遍。

可是小時候群嘲阿Q的我們長大後又乾了什麼事情呢?硬是憑藉著強大的精神消費能力捧紅了一大批雞湯文作家。

於是,我們一邊聽著相信愛情之類的安慰,一邊倔強的單身。

因為,沒有人教給我們如何去脫單的情況下,不好好被逼著學著單身,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總體來說,人們依然還是渴望擁有另一半,而且很可貴的是年輕人已經意識到了戀愛經驗的缺乏和心智的不成熟。

大多數年輕人的的選擇是適當推遲婚戀年齡,而非單純的不婚。



國家為了給年輕人打助攻,創造婚戀的條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

首先推出婚姻補貼政策,以山西作為試點,發放婚姻補貼高達9500萬。

其次還開放了二胎,鼓勵人們結婚多生孩子。

生完孩子沒錢養怎麼辦?

國家設立了專項扣除,其中子女教育支出可以抵扣人稅。

也就是說,結了婚有孩子的,比起單身狗,可以少繳稅。



這些都是國家在努力改善社會,解決年輕人單身情況的一種良性決策。

在個人層面,我們也要主動學習如何尋找到一個真正體己貼心的人。

每當我們拖著疲軀下班回家時,最希望迎接自己的是一桌冒著蒸汽的熱菜和一個繫著圍裙等你吃飯的愛人。

而不是嗚嚶亂叫等著投喂的寵物或者花花綠綠的外賣軟體。

夜深人靜時,只會汪語的寵物狗代替不了會說人話的男/女朋友,它們不懂你的心,也不能陪你一起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任何暴風雨。

那一個個社交軟體的初衷,核心也是為了方便現代人交友、戀愛,及結婚。

好吧,你說單身不用操心分歧和爭吵,但生活失去光芒的時候愛人的觸感卻可以融化一切的疲憊。

你說單身也能活的很好,但七老八十的時候,最能給你長久陪伴的,還是那個和你一起看過世界的老伴兒。

你說養兒養女養不起,生孩子太痛苦,但體會不了融進骨血里的親情,難道不是一種缺失嗎?

世界冰冷,我們需要一個愛人!

也許你目前單身的狀態是多種多樣的。




但不管是「倔強式單身」還是「自殺式單身」,最核心的,還是大家想擁有愛情!

至於為什麼不能擁有,在我看來,不願意委屈將就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除了金錢也看重三觀。

(本文數據來源於:北京青年報《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BWdY2wBUcHTFCnfet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