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華)「磨剪子哎,戧菜刀嘞……」過去磨刀匠走街串巷時的吆喝聲聲聲入耳,讓人印象深刻,如今卻成為了稀有行業,居民家刀鈍了大多只能自己磨磨或者換新。在望城區黃獅嶺社區卻有一位75歲的徐正清爹爹,購置了專門工具,義務為居民磨刀,走到哪裡磨到哪,一磨就是22年。
今天下著小雨,徐爹爹的腰疼病犯了,正打算在家躺一躺,相熟的鄰居帶著一把菜刀找上門來了:「徐爹,幫忙磨磨,今天晚上要殺雞,這刀不行了。」
「好咧!」二話不說,徐爹就拿出了自己的寶貝行頭——電動拋光機和一個木盒子,拿出裡面的各色磨刀石,再提來一棟水,一一擺放好。
「先用電動拋光機戧掉表面的銹,再用粗磨石來打磨,最後還要用細磨石磨出刀峰……」徐爹一邊磨一邊解釋,還不時把刀浸水中觀察下變化,十幾分鐘過去,一把生鏽的鈍刀已經變得鋒利。「磨刀也是門技術活,要耐心和細心,切不可急躁。」
「現在要找到靠得住的磨刀師傅真不容易,我自己在家用磨刀石隨便磨磨,只能頂個兩三天。徐爹磨的刀鋒利又耐用,可以保用兩三個月呢。 」鄰居王芳連連點贊。
「只要居民需要,我可以一直服務下去,只是現在磨刀石不好買了。」徐爹有點遺憾。拿著幾塊正在用的磨刀石,可以看出除了兩頭邊緣處還保留著磚頭的厚度,中間已經被磨得出了一個月牙形,「已經用壞了好多塊了,多的時候一天磨了155把刀,少的也有幾十把刀。這麼多年下來,也不記得磨了多少把刀了!」
磨刀並不是許爹的本行,20多年前老人退休後,回到家中,看到鄰里為磨刀而犯愁,就決定學了這門手藝,來服務大家。
「我是志願服務,這些磨刀工具都是自己採購的,如果找社區要錢,那就不是志願服務了。」實際上,徐爹多次搬家,輾轉過多個社區,這套「老行頭」始終伴隨左右。「2007年我所屬的濱江新區拆遷,當時所有舊家具一件都沒留,唯獨保留了這套磨刀工具,家人很費解,聽了我講了原因後,他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有人曾調侃學習雷鋒活動是 『三月來,四月走』,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們所堅持的義務活動不分時節、沒有淡旺季的,有需要我就出動。」 磨刀事業只是徐爹眾多志願服務活動中的一項。老人還從事過關心下一代活動、參加社區綠化保潔、巡邏保安、調解糾紛等。
徐爹搬到黃獅嶺社區已經兩年多了,擔任東方明珠支部書記,繼續從事志願服務,帶動了一批熱心社區居民。王芳就是其中一位,「爹爹不但義務磨刀,還帶著我們每天在小區里義務巡邏,風雨無阻。」
「每個月參加學雷鋒志願服務日,每天晚上7點到9點,和義務巡邏隊開展行動。徐爹還幫助解決了幾起意外事件。」黃獅嶺社區黨總支書記曹清介紹,一次巡邏隊員聽到有人喊「救命」,跑過去發現是兩口子拿起了菜刀在吵架,情急之中,徐爹一步上前,奪下了菜刀,第二天又給兩口子細細做起了調解工作。「現在我們在打造社區居民服務陣地,除了磨刀還會有理髮、老年大學、青少年服務等多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