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為拒絕另一個男人,寫下一首愛情詩,流傳千年,人人必背

2020-08-24     老吳說文化

原標題:一個男人為拒絕另一個男人,寫下一首愛情詩,流傳千年,人人必背

唐代是詩的時代,宋代是詞的時代,唐詩宋詞是時代的主角,涵蓋了詩意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有春花秋月,也有黯然銷魂,有錦瑟華年,也有白駒過隙,有神仙眷侶,當然也有斷然相拒。該如何用一句詩詞拒絕別人呢?

從此山水不相逢,莫問良人長與短。有時候難以開口的話題,用文學的語言去構建,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倘若覺得不合適,只需一封書信過去,幾曲心事鋪展,便可以委婉告傾,風輕雲淡,好聚好散。不過,我們尋常所見的拒絕無非是女拒男或男拒女,但你是否領略過同性相拒的獨特韻味?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男人拒絕男人的愛情名作。中唐詩人張籍是韓愈的大弟子,創作了不少優秀的樂府歌行作品,語言凝練,清麗自然,與著名詩人王建合稱為「張王」。張籍曾寫過一首詩,目的是為了拒絕當時炙手可熱的權臣李師道。

《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化身為一名嬌艷含羞的有夫之婦,以高超的表現手法,對追求自己的男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委婉含蓄地拒絕了他的求愛。但顯然,此婦內心深處對男子是有些許情誼的,但她還是守住了底線。

女子開篇點題:郎君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卻仍執意送我一對明珠。她的口氣中暗含對男子不守禮法的譴責,男子的行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然而剛剛譴責過後,女子馬上又透露出了默許示好的傾向:我非常感激你的纏綿情意,因此便把明珠掛在了我的紅羅短衫上。

先打一巴掌,再給顆糖吃,女子看似的不矜持是為了後文更大的拒絕。女子開始談及家庭,並表明自己的丈夫並不比誰差:她家的高樓連著皇苑,她的夫君在宮殿中執勤。如果說過得不幸福,生活不富裕,那私奔還說得過去,可是女子並非這樣,因此一時間矛盾不已。

接下來,女子使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即先給糖吃,後打巴掌。她說:我明白你對我是真心的,有如日月可鑑;但是我早已發下誓言,要與夫君同生共死。上半句是安慰和感謝,下半句是斬釘截鐵的拒絕,既不尷尬,又不生硬,非常得體。

最後,女子給男子致以最後的溫暖:歸還你的明珠讓我淚流滿面,最遺憾的是沒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你。雖然我很喜歡你,可我們還是不能在一起,女子的言辭很委婉,但表達出的意思卻很堅決,沒有一絲猶豫,沒有一點迴旋的可能。

正因為張籍將感情表達得惟妙惟肖,將故事展現得生動有趣,對人物刻畫得細膩傳神,因此這首《節婦吟》不僅成為唐詩精品,更是歷久彌新,盛行了千年。不過,張籍與李師道並非是龍陽之好,他們的關係更加複雜。

李師道是當時權勢很大的藩鎮之主,意圖另立新朝,所以便廣泛拉攏文人入伙,為己所用,張籍就在他收買的名單內。但張籍深明大義所在,定然是不與之為伍的,但又不能得罪李師道,所以便寫下了這樣一首別具一格的愛情詩。言語之中,張籍對李師道頗為敬重,但即便如此,他還是不能變節。

「妾」就是張籍,「夫」是指大唐朝廷,而「君」是指李師道,「雙明珠」代指李師道對張籍的邀請。「妾家高樓連苑起」,張籍是說皇宮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就是大唐的人。「何不相逢未嫁時」,委婉又唯美,讓人心生漣漪,據說李師道讀完這首詩後,同樣深受感動,便不再強求張籍。從此,張籍拒李傳為千古佳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saFH3QBURTf-Dn5i3ot.html